三月初,天下三國的局勢正在貌似向膠著化邁進,偏居西南的季漢政權(蜀漢)自從第三次北伐損失慘重以來,戰後便開始休養生息策略,在經濟、軍事、政治上都採取全面發展方針。
東南孫吳政權,自第三次北伐淮南之地一路凱歌以來,吳國內部矛盾相對平衡,但在壽春之戰中太子孫登衝陣身亡之後,國內朝政因此動搖,陸遜為穩定局勢,選擇將孫登在臨死前的太子指定人孫慮推薦給孫權。
北方曹魏政權在兩國夾擊分勢之下略顯吃力,尤其是西北戰場形勢極其逼人,若非司馬懿指揮失誤身中圈套致使戰局被對方扭轉,否則現在的雍涼地區就不會陷入蜀國手中。
針對南方與吳國戰事,陸遜指揮用兵的確令人大開眼界,但面對魏國數十年老將們的圍堵反擊就顯得捉襟見肘,若非孫登親臨前線變成魏國擊退吳軍的絕佳方案,恐怕夏侯儒還要因此而發愁一陣子。
不僅如此,吳國方面因法邈的卓越才能舌戰群臣,孫權又接到來自諸葛亮的親筆書信,所以兩國外交非但沒有破裂,反而更進一步,而且在宴席上孫權還對法邈以國禮相待,可謂是排場十足。
反觀魏國方面,諸葛亮意圖派遣費禕前往長安面見曹爽,將曹虎安插在魏軍內部,好在日後北伐當中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雖然這件事情已經辦成,但費禕以及使團卻深陷魏國之手。
成都方面,諸葛亮正坐在丞相府政事廳內閉目養神,腦中正在思考著有關於此番派出使者前去長安之事,前幾日有訊息傳來,說使團在行進扶風陳倉後就被鄧艾扣留,曹虎因為得到曹肇的信任而被留在他的身邊。
站在兩側的丞相府官吏們心情沉重地盯著眼前的諸葛亮,心中滿是惆悵,卻聽右側的郭攸之忽然打破寧靜對諸葛亮說道:
“丞相,文偉深陷敵境,曹虎叛逃魏國,這些事情……您都知道?”
“………”諸葛亮聽到郭攸之的聲音,他緩緩睜開眼睛沒有回答他的話,而是對站在其身後的蔣琬問道:“公琰,派出去的探子有訊息了嗎?”
站在郭攸之身後的蔣琬抬起雙手向諸葛亮拱手回應道:
“回丞相,根據探子訊息來看,文偉等人並沒有危險,只是被關押在陳倉監牢裡。”
“曹虎呢?”諸葛亮說到這裡,其聲音就變得格外嚴肅,周圍的氣氛瞬間變得很是壓抑。
周圍的官員們聽到曹虎這個字眼,紛紛看向站在郭攸之身後的蔣琬,但蔣琬卻早就已經知道諸葛亮的計劃,於是便根據諸葛亮所提供的訊息來向眾人丟擲一道煙幕以徹底迷惑在場的所有人。
“曹虎叛逃之事……屬實。”
聽到這句話,所有人都對此感到難以置信,李福這時走上前來對諸葛亮有些不理解地問道:
“丞相,下官不理解曹虎為什麼要叛逃?”
“段谷之戰對糜威見死不救,追殺鄧艾故意拖延時間致使關興命喪當場,這些證據足以證明曹虎叛逃依據了吧?”諸葛亮臉色冷冷,對於曹虎叛逃這件事他好像漠不關心,甚至還有些理所應當。
可有人還想再說,可卻被蔣琬一嘴攔下,並且還說當務之急不是研究曹虎為何叛逃,而是他身為大漢將領知道許多軍事機密,因此針對這件事情他們要多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