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西將軍姜維,其麾下第十三營驍勇善戰,在北伐之爭中多次與魏賊展開殊死決戰,給予敵軍最大重創,在天水、西城誘敵中付出相當代價!官進左將軍,領中護軍、雍州刺史,封冀城侯。
前將軍袁綝,因其主動辭去前將軍之位,但念其北伐戰功卓著,遷鎮軍大將軍,封都亭侯。
右將軍高翔,因其主動讓出右將軍之位,感其北伐之戰中身先士卒,逢敵必勝,遷徵東大將軍,行中監軍,封玄鄉侯。
後將軍吳班,因鎮守南安、隴西兩地屢挫強敵,且又隨馬岱西征涼州,勞苦功高!官進右將軍,封綿竹侯。
關中都督吳懿,北伐戰中輾轉千里,乃為大漢千里駒,因其戰功卓著,特擢為前將軍,領益州刺史,封濟陽侯。
平北將軍郝昭,在天水誘敵戰中不負眾望,力守城池,為我大漢北疆鐵壁,特進為鎮北大將軍,領天水三郡諸軍事,封扶風侯………”
將近半個時辰,黃皓才把這封賞名單的全部將領封賞官職和爵位唸完,劉禪坐在龍椅之上微微點頭對諸葛亮與朝中大臣們說道:
“相父這等安排確實妥當,朕甚是放心,來人啊!給列位將軍發放賞賜。”
但這還並沒完,卻見劉琰走出將軍列席向諸葛亮與劉禪拱手拜道:
“丞相,陛下!臣覺得有一事不妥。”
“威碩覺得有什麼不妥?”諸葛亮聽到劉琰的聲音,他當即轉過身來看向對方臉色嚴肅的表情有些疑惑地問道。
只見其很是嚴謹地指出封賞名單裡諸多將領都做了一個大調整,但令人很是出乎意料的是,姜維竟然能從徵西將軍一躍而起成為左將軍,這未免有些太快了吧?
倒是參戰的諸多武將們沒有太多聲音,這些人對姜維在此戰的功勞表示應該受此封賞,並且向朗、鄧芝、郭攸之、董允等人也一致認為姜維當得左將軍。
不僅如此,魏延這時也站了出來,他對於姜維此次北伐所參與的作戰感到刻骨銘心,基本上每逢大戰他都會作為友軍來與其打配合。
無論從戰略手段還是從正面對抗,姜維完全可以獨當一面,但只是缺乏平臺來讓他大顯身手,這次封賞讓其擔任左將軍,正是要他在真正的戰場上徹底發揮他的實力。
沒等魏延說完,姜維這時忽然來到劉琰的面前,他素來清楚車騎將軍劉琰有名士傲度,所以要想在他這個元老面前通關並不是很難,只聽姜維對其恭敬地行禮道:
“維雖未見過將軍幾面,然心中卻是敬重不已。今日凱旋,有幸能再見將軍,實屬維之榮幸。
就官職而言,維並非功名利祿之人,倘若將軍不喜,維可當即辭讓左將軍之職,甘願下遷。
小輩深受丞相大恩,殊不知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維能有此地位,皆大漢列位文武信賴所賜。
承蒙陛下、丞相恩寵,維從一介小將拔為重將,在下無不一日想為大漢赴湯蹈火,將軍自先帝時追隨左右,不也是如此嗎?
功名利祿,在維眼中乃是身外之物。只成全維浴血疆場橫掃魏賊,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哪怕只當一個小卒也足矣。”
這番以退為進恰到好處,把劉琰說得天花亂墜,在場群臣聽到姜維的聲音也不覺感到此人的確是可塑之才,諸葛亮確實是收了一名好學生。
站在吳班身旁的劉邕心裡也對這個年輕人表示讚賞,並且他又看了看高翔身邊的高達,還有胡濟身邊的胡軒,其心中不覺開始暗暗想道:
“仁兒已經弱冠之年,這幫老將們都把自家兒子往姜伯約的第十三營裡送去歷練,那我是不是也要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