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軍即將抵達漢中的訊息已經傳到諸葛亮那裡,並且他又派人向成都彙報,請正在朝中排程的郭攸之、費禕等人準備有關於北伐軍的事宜。
要知道此番北伐意義重大,奪取涼州這代表著蜀國將佔據西北騎兵的優勢,為日後入主長安奠定相當夯實的基礎。
但在這之前,諸葛亮也表示自己此戰指揮不當致使兵力傷亡過大,於是特寫下罪己書上書劉禪請求自貶三等以彌補此次北伐造成的損失,從而自省日後北伐應當如何去打。
“諸位愛卿,相父上書自貶三等降為右將軍,列位怎麼看?”
“陛下,臣以為應當准許丞相的要求!”大司農楊敏這時站了出來向劉禪拱手行禮道。
此言一出全場啞然,眾所周知楊敏其人膽大敢言,但沒想到面對這個嚴肅的問題他竟然這麼直白,未免有些考慮不當,沒有顧及到朝中大多數人們的心情。
這時費禕站了出來向左側的楊敏有些慍怒地斥責道:
“丞相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此番北伐雖然傷亡過大,但卻順利攻下涼州以及雍州大半地區實屬不易。
楊司農身為大漢賢良之臣,對待這種問題竟然如此不細心,倘若丞相自貶三等為右將軍,那於功臣何益?
因此,臣請求陛下不準丞相要求,還要為他這次攻取涼州戰績道賀,並且追贈其九錫之禮以示尊敬!”
這下,朝堂瞬間分成兩派,其中以楊敏、來敏、杜瓊這些益州人想讓劉禪准許諸葛亮的請求;而另一派的費禕、尹賞、姚伷等這些支援諸葛亮的官員們卻請求劉禪拒絕諸葛亮的請求。
雙方劍拔弩張,誰也不想讓誰,坐在龍椅的劉禪被這種場面折騰得屬實服服帖帖,這種情況他已經見過不止一次,現在早就習以為常,看著眼前這群朝臣們相爭的場面,劉禪撣了撣衣袖灰塵滿臉無奈地癱坐在一旁,靜靜地等待著他們的爭吵停止。
站在其身後的黃皓見到這種場景也是比較忐忑不安,要知道益州人對諸葛亮北伐本就存有不滿心理,更何況此番大戰折損五分之三的人力與兵力,在朝中那些益州人就會藉此機會大放厥詞,名為向著丞相說話,實則變相彈劾諸葛亮用兵無能。
“夠了!皇宮乃朝廷重地,陛下尚且在此安坐,你等大放厥詞吵什麼吵!有能耐全去殿外吵,在這裡吵算什麼本事!”這時車騎將軍劉琰忍不住站了出來指著這群益州官員破口大罵道。
見朝中元老劉琰出面發話,這些主動挑起事端的益州人都各顧各的退了回去不再發表自己的言論,坐在龍椅上的劉禪看到爭執已經平息,於是便站起身來甩著衣袖對群臣開口說道:
“諸位愛卿,朕意已決,待相父歸來封賞諸位將軍時,加相父為九錫,奉其國禮,以勉勵三軍!”
“陛下聖明!”卻見站在大殿之下大部分支援諸葛亮的群臣們都對劉禪的決定表示十分贊同,而且行禮也與曾經大不相同,可見諸葛亮的地位在他們的心裡已經幾乎快超過他劉禪這個皇帝。
…………
漢中。
北伐軍經六天六夜的路程終於趕到漢中城外,諸葛亮與李嚴早就已經在這裡等候多時,卻見李嚴換上鎧甲,這次他將作為將領的身份與北伐軍一同班師。
魏延等將領看到李嚴身著鎧甲的模樣,心中不免生出一頓怒火,可諸葛亮站在他的面前,這些怨恨李嚴的將軍們也都收起各自的憤怒,把注意力轉移到諸葛亮的身上。
踏踏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