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請坐吧,嚴為二位倒上一杯清茶。”李嚴站在涼亭石案前看著眼前董允與郭攸之那比較嚴肅的神情,然後繼續說道:“是來奉丞相的命令,還是幾位自己要來的?”
董允與郭攸之二人來到李嚴兩側石案旁跪坐下來臉色沉重地回應道:
“是奉丞相之令。”
“………早該如此!呵呵。”李嚴提著茶壺來到二人身邊斟滿清茶,一邊傾倒茶水,一邊對兩人頗為失意地說道。
看著李嚴如此狀態,郭攸之不由得對他進行一番教育,明明知道自己做的是錯事,那又為什麼不知悔改還要一意孤行?
更何況,承認自己的罪責要比朝廷親自派人來查不是更好一些?諸葛亮本就沒有殺他之心,只想與其和諧共處,可李嚴呢?
一切都聽在耳中的李嚴這時打斷郭攸之的勸說,而是對他提出了一個問題:
“如果你身為託孤重臣,而屢屢不被重用,反倒去做那些底下人應該去做的事情,你會怎麼做?”
“………”這番話把郭攸之心中所有的話全都堵塞回去,正所謂未經他人之苦,莫要勸其向善。
而董允卻在另一側沒有任何話語,只是頻繁舉起石案上的杯子,想喝卻又停了下來。
他能夠理解李嚴的痛楚,自己身為先帝欽點託孤重臣,地位原本就同身為丞相的諸葛亮上下同一,而卻被其誤會成諸葛亮大權獨攬於己身。
只不過現在說什麼都已經為時已晚,諸葛亮在兩天前就已經從歷城出發向漢中而來,前線戰事已經平息,大軍正陸陸續續地返回各自崗位,差不多在明年一月初就能夠全部班師。
看著董允一直沒有說話,李嚴淒涼一笑,對於他來說,眼前的侍中的確正如諸葛亮在《出師表》裡所說的“志慮忠純”,他也做到自己身為朝中重臣所應該做的事情。
可是天不遂人願,蒼天不助他李嚴也如董允一樣能為大漢真正獻一份力量,反倒給予了他更多的野心勃勃讓其與諸葛亮當朝作對。
想想劉備當初的話“卿與丞相當互為手足,共輔太子謀成大業”,這讓李嚴那悲涼的內心又增添了些許愧疚,或許只有死,才能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
…………
此時,諸葛亮正率領孟琰的部隊向漢中進發,一路上他們盡抄小路,儘可能的以最快速度趕到漢中,李嚴的事情已經不能再拖下去。
不僅如此,楊儀瞞報軍情的訊息他也有所耳聞,對此他感到頗為生氣,並且還訓斥他在回致朝廷的戰報中吹噓捧高自己的事情。
駕——
“丞相,自末將投效大漢以來,從未見過您騎馬啊。”孟琰轉頭看向騎著戰馬的諸葛亮感到異常驚訝,他還以為諸葛亮不會騎馬。
踏踏——
要知道諸葛亮每逢出征時皆身坐一輛四輪車,敵軍一旦見到四輪車就瞬間想到諸葛亮本人,從而知道他們對面的主將乃是諸葛亮。
之所以不騎戰馬,是因為諸葛亮想以四輪車這種獨特的方式來振奮大軍士氣,讓大軍知道他們的主帥就坐在他們中間,並且也讓敵軍知道,身坐四輪車的敵將就是諸葛亮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