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諸葛亮率領部分兵力一路南下至歷城,但途中得知斜谷道巴西太守閻芝與魏將賈栩、高祚所部一萬兵馬血戰三日守寨不力,致使斜谷道全部落入魏軍之手。
這個訊息在一定程度上是令人感到有些吃驚的,但在諸葛亮的眼裡卻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斜谷道被魏軍所奪,對於整個蜀軍北伐作戰是不利的。
倘若換位思考,大半主力部隊都已經繞路陰平道與武都道輾轉歷城,其身後即是漢中,他們就根本不用再顧及到斜谷道的得失,因為他們有信心將司馬懿的主力在此地一網打盡。
在這期間,身在漢中官邸實為囚禁待罪的李嚴得到諸葛亮連戰連敗,並且已經從天水退往西城的訊息,他走在庭院裡長舒短嘆,望著滿是陰霾的天空不斷悲呼。
“蒼天吶,大漢國運危在旦夕矣!請您平息怒火,還大漢國運昌隆太平之日吧!!!”
轟隆隆——
咔嚓——
卻聽空中隱隱雷響,那聲音像極了天龍咆哮,雷聲既過,忽然一道閃電劃過天空,站在庭院中間走廊的李嚴看著那道雷電臉上露出痛苦地悲傷,他抬著右手指著天空破口大罵道:
“蒼天!難道你也不助大漢?!呵呵呵呵!哈哈哈哈……!!!諸葛亮,諸葛亮!!你這自以為是的傢伙,魏國實力強盛,縱使取得應有的戰果又如何!還不是要被對方奪取領土……”
而這一切,都被在庭院門外的蔣琬全部聽到,站在門檻石前的他被李嚴所言氣得想當場訓斥他一頓,可他忍住了自己的衝動,現在正是戰況吃緊之時,自己決不能有任何馬虎。
於是他便返回議事廳繼續處理有關於糧草轉運的事務,那時已經接近下午,但正當蔣琬坐在書案上座提起筆準備草擬糧草運輸簡報的那一刻,忽然門外小吏傳來訊息。
卻見小吏邁著大步臉色頗為著急地來到蔣琬面前拱手拜道:
“將軍,門外有一人,自稱是永安都督參軍伊凡,說要經過漢中面見丞相稟報軍情,您看……”
“伊凡?是前段日子吳國使臣趙諮帶回來的那個伊凡嗎?聽說他是已故昭文將軍伊籍次子,當年荊州之戰尚且年幼留在長沙,最後沒能逃脫吳國魔爪被潘浚帶到吳國,卻沒想到時隔這麼多年,這小子還能回到大漢。”蔣琬對於這件事情還是比較在意的,畢竟伊凡身份特殊,再是久居吳國深受潘浚庇護,誰也不知道他身份究竟如何。
站在那裡的小吏聽蔣琬如此分析,於是便憑著自己的判斷打算將伊凡轟走,可蔣琬卻直接拉回小吏讓他恭敬地把人請到這裡來,不要以粗相待。
待小吏離開片刻功夫,眼前門外踏進一人,蔣琬抬頭看向面前走來的那步履輕盈且體態強健的年輕人露出些許笑容,不愧是伊籍的兒子,真當氣宇非凡。
只見其站在蔣琬面前,臉上露出久違地笑容向坐在書案上座的撫軍將軍蔣琬抱拳拜道:
“下官伊凡,見過撫軍將軍!”
“哦!哈哈哈……聽那小吏言,你自稱伊凡,老夫當即想起機伯次子就是此名……而永安都督參軍,正是陳叔至所安排的官職,因此老夫就知道是你。”蔣琬面對伊凡的笑容感到親切,於是便站起身來也是頗為久違地回應道:“十三年不見,卻是沒有一點的變化,想想當年,真是讓人感到懷念。”
二人站著寒暄幾句之後,伊凡這才進入主題,他掏出懷中陳到親筆書寫的信件雙手遞給眼前的蔣琬請他一看。
蔣琬接下書信將其拆開掃讀一番,臉上露出一絲無奈,他將書信歸還給伊凡,並且說明這件事情丞相已經知道。
面帶疑惑之色的伊凡有些迷糊,他剛要問蔣琬這是什麼情況的時候,站在他對面的蔣琬就把事情對伊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