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朗被放回的這三天裡,姜維每天除了在營帳裡研讀兵書,就是在營帳裡來回巡營,將士們雖然對把秦朗放回的事情心有芥蒂,但還是理解姜維的用心良苦也就沒有掛懷。
反觀自秦朗被放回來後,略陽城內每一天都會出現一些新的流言,比如說秦朗在朝中言行謹慎只不過是欲蓋彌彰,想要做司馬懿那樣的人,日後爭奪兵權。
還有人說秦朗不過是曹操養子而已,當年其親生父親秦宜祿懦弱無能最後還被張飛一刀砍死,母親也被曹操佔有,因為這些事情秦朗忍無可忍,所以與姜維暗通款曲準備投降。
此時坐在城外營帳的秦朗依舊保持平常心態整軍備戰,站在他周圍的將領們十分好奇秦朗為什麼不出面把那些流言統統闢謠,但他卻不以為然,認為與其出面,倒不如自己率領大軍力破敵軍以證清白來得實在。
………
此時,身在略陽縣衙的魯芝卻對城內將士的流言蜚語很是重視,明面上他對秦朗好生安撫勸他不要理會這些謠言,但暗地裡卻是派出人手監視其一舉一動。
突然,堂外傳出陣陣腳步聲,魯芝左右徘徊間聽到聲音連忙看往堂門,只見一身著勁裝的男子走進堂內向眼前面露難色的魯芝拜道:
“太守,屬下已查明,就在剛剛蜀軍一名使者偷偷潛入秦將軍大營,姜維打算與秦朗三天後相約共同破城。”
“………就當下我們還有九千兵馬來看,與姜維正面硬碰硬斷然不行,若秦朗真如你所說已經叛變投敵,那他麾下七千士卒隨時都有可能直接破城。”魯芝聽完眼前心腹彙報心中頓時一片茫然,略陽現在守城就兩千人,其餘兵馬都在城外,如果秦朗臨陣倒戈,破城簡直是輕而易舉。
站在面前的心腹見魯芝依舊猶豫不決,於是便向魯芝勸道:
“太守,若再不換將,三天後秦朗與姜維共同破城,就憑城中兩千士卒根本抵擋不住,現在把他從城外調回換將,並且再把其麾下士卒半數拉回城內協助守城。
秦朗目前並沒有向他麾下的將士們解釋這件事情,也就是說這七千兵馬仍然在我們的手中,如果這七千兵馬真的臨陣倒戈,那略陽城真的就沒有繼續守下去的可能性了。”
“………傳令,召秦朗回城,將徐忠調出城外,並且將城外三千兵馬調回城內協助守城!”魯芝縱使多麼敬重那些老將,但面對國家利益一切至上,哪怕是誤會他也會不惜代價得罪他人。
見魯芝終於肯決定將城外的秦朗替換,眼前的心腹連忙轉身離開縣衙前往城樓尋找中郎將徐忠轉達魯芝軍令,望著那人離去的身影,魯芝站在衙堂中央不禁長舒一口氣,關鍵時期他不得不這麼做。
很快,將軍徐忠領著十多名親隨來到城外大營,營內守兵不疑有他便將徐忠放進秦朗營帳,由於面前的是三朝老將,徐忠也不敢造次行事,只是畢恭畢敬地向其拜道:
“秦將軍,太守有軍令,請將軍率領三千將士回城協防,這裡改由末將駐紮,還請將軍恕罪。”
“………徐將軍何罪之有?既然是太守軍令,我自當遵令,畢竟這廣魏是他魯芝的轄區,我秦朗只不過是朝廷派來協助他的將軍。”秦朗清楚魯芝現在也已經開始懷疑自己,但為表示清白,他也只好聽從,於是便率領營內三千軍士回城。
很快,秦朗率領三千軍士回城的訊息傳到魯芝這裡,但這並不是他打消疑慮的證據,他要在這幾天暗中觀察秦朗的動向,如果三天後姜維真的率兵攻城,那秦朗必定難辭其咎。
………
二月十九日清晨。
城外守將換成了中郎將徐忠的訊息迅速傳到蜀軍這裡,姜維一大清早就高高興興地準備出戰事宜,既然秦朗已經被換掉,那就不必再糾結於三天之期了。
而且距離諸葛亮定下的十天之期現在只過去了三天,今天才是第四天,如果今天攻下略陽,面對整個北伐戰局都將會呈現一番別樣的顛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