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鬼市
楚逸轉悠了一圈,沒有看到任何一個戟類兵器,他想到自己的戟就這麼沒排面嗎?
戟好歹也始於商周。系由古代兵器矛、戈演變而來。戟有“一條龍”的說法,即龍頭、龍口、龍身、龍四爪、龍尾。其頭能攢,口能刁,身能貼、靠,爪能抓,尾能擺。有青龍探爪、黑龍入洞、懶龍翻身、烏龍擺尾等式子。戟分馬上戟和步下戟,雙手執這,還可一手握杆,另一手握於月牙內的鐵樑上。長戟杆長於大刀,有能舞花,諺稱“劍無纏頭,戟無花。”戟可左右手前後換把使用,其出之勢如同戳棍,故叫“戟扎戳勢”各派戟法差異較多,以六路戟法為最佳。戟最基本用法有貼、靠、剁、片、鉤、摟刁、提等。
戟分為長杆單戟和短柄雙戟。長戟分為方天戟(戟頭有兩個月牙,杆上有戟形,如畫字,朱漆為飾,故名畫戟。還懸有綵綢,上系金錢,叫金錢五色幡),青龍戟(單月牙,杆上畫有盤龍,朱漆為飾,懸系彩鉞叫金錢豹尾子)、蛇龍戟(戟刺為蛇形,餘同青龍戟)、月牙戟、東方戟、護神戟和戟鐮、常勝戟等。短柄雙戟分單月牙(練者多),雙月牙。也繫有彩纓球,今皆系紅纓。
戟初為兵器,後演化為儀仗和裝飾物。如帝王駕前衛士執戟侍立。明代民族英雄于謙的《漫題屋壁》詩末兩句曰:“門前無列戟,錯認野人家。”列戟是官爵的象徵。富戶條案上古瓶中插銀戟,取戟與“給”諧音,象徵富貴、自給自足。牆壁上掛有戟圖,上畫之戟,中為雙月牙青龍戟,兩旁斜插有單月牙青龍戟。
楚逸問陸慈為什麼一把戟也沒有,陸慈道:“戟法難練,非聰慧者不可修。戟器難持,非勇力者不可練。說白了就是練戟既要智慧又要勇力,可聰明的人不一定力氣大,力氣大的不一定聰明。練戟的人身高還得在一八五以上不然只能練短戟。”
楚逸明白陸慈說的都是實話,練戟確實很難,若不是覺醒了“龍象菩提”,楚逸只怕也只能練短柄雙戟,長兵器估計得練槍。方天畫戟和手戟無一不是要有足夠力氣才能使用。
陸慈問完楚逸的要求,又測量完了楚逸的一些身體條件,心中也大概有底了,戟器本是一種好製作的兵器,但是楚逸要求必須是重戟,陸慈就又得想辦法收集一些特殊材料,不然製作出來的兵器夠重了但鋒利度與堅韌度都欠缺。
不過這些與楚逸就無關了,他沒忘記來此的目的。楚逸對陸慈說:“咱們去鬼市看看吧,你不是說那裡可能找到一些適合我荒野生存的東西嗎?”
陸慈拿手捂著頭頂,嘆了一口氣道:“你是不是傻,鬼市一聽就是凌晨才開的,你這回來我怎麼帶你去?”
楚逸呆立住了,他還真不知道鬼市的來歷。
鬼市源於“不做人專做鬼”的雞鳴狗盜之徒,把竊來之物趁天黑拿出來賣,謂之“見不得光”。舊時的“鬼市”就在一片空地兒上,沒有燈光照明,逛“鬼市”的人或提著燈籠,或打著火石,光亮幽幽,照著來往人影飄忽不定;更有奸商乘著黑暗賣一些見不得人的贗品,買與賣全在黑暗中進行,雙方交易全憑一廂情願,因此“鬼市”的名號就逐漸傳開了。
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山市》(蒲松齡)
鬼市很早時候就有了,鬼市上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鬼市上的人也都非良善之輩,跟他們打交道必須謹慎小心。
陸慈本意是帶著楚逸去鬼市上‘趟一趟’,去“鬼市”,不能說去,亦不能說上,更不能說逛,得說“趟鬼市”,我琢磨這“趟”字有學問,水深水淺,水急水緩自己趟著試,有摸著石頭過河的意思。
不是講究人,鬼市上很可能一無所獲甚至是人財兩失。
鬼市鬼市,其實已經告訴人了,這是一群鬼的集市,你不能拿人的道德去要求他們,一入鬼市,不僅要小心賣東西的人,更要小心心懷不軌的鬼。
鬼市”,一是市有鬼,假東西、來路不明的東西、非法的東西多;二是“鬼市”凌晨天明前就開市,天剛剛一擦亮就像晨風吹霧一樣自然就散了,來無蹤去無影,既無人組織亦無人管理,像荒地裡的野蔥,誰也不知道怎麼就長在那兒了,怎麼就長那麼大了。
楚逸現在沒辦法去鬼市,那隻能跟陸慈約定明日凌晨再會。
他乘興而來失望而歸,返回蘇家武館已經到了晚飯的時候,愉快地混了一頓飯後又去練了兵器。
到了晚上楚逸也沒有修煉而是坐在‘森海居’等待著陸慈的訊息,陸慈回來武館門口接上楚逸,二人一起前往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