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回到把浮躁發揮到極致的香江電影上來。
電視還好一點,就相當於是一個情景劇,要求沒有那麼的嚴格,但電影就不一樣了,所有的情節都濃縮到了那90分鐘左右時間裡面,這可是要有大本事才能拍好的!
不過……拍電影你覺得一般要多少天?
按照一般的想法,至少三個月吧?再加上前期準備,後期製作,起碼要半年左右,才能上映的,對不對?
遇到好萊塢的大片,拍攝都不用說了,好多的後期特效製作,都得花上一年半載的,那才叫一個仔細和謹慎。
可是,在香江根本不是這樣。
一部電影要是製作超過三個月,就算是超級大製作了,或者是那些藝術片導演為了精益求精,才會花費這麼長的時間。
通常其實香江電影一個月就能完成製作,短一點的十幾天就能做好。
你說在這樣的情況下,能有什麼經典片子製作出來?
做得好一點的,也會讓人笑一笑,看一看,但很快就會忘記。
做得差的,那就讓人連看的興趣都沒有,直接票房撲街的消失掉。
也就是那些不要求場景和細節的喜劇片,才有可能靠著天才演員們的天才發揮,贏得一部分的忠實觀眾,並且反覆的光看,這也是未來星爺的票房為什麼會那麼好,最後還能成就一代宗師的重要原因。
但這也有一部分原因,電影電視公司的浮躁,是屬於被電影公司、投資人們給逼的。
大家都想要賺快錢,最好今天拿錢出去,明天就能見到效益,所以導演們才飛快的製作電影,飛快的上映……當然,大部分也飛快的下畫,兩三天就下畫的電影多了去了。
因此,張秋生對於投資商們的心思,是完全理解的。
這就是香江的一種投資的主流,大家都是這麼幹的,社會上的風氣如此,還怪得了誰?
張秋生思索之中,看著關芝琳有些發愁的臉蛋兒,不覺是一陣心疼。
如果事情沒有改變的話,最多到了兩年之後,關衫的電影公司就會倒閉,而關衫從此就會淪為電影之中的二號、三號、甚至是配角。
這對於曾經是香江第一個國際影帝的關衫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也是可想而知。
於是沒兩年,關衫便帶著老婆和兒子移居美國,剩下那時20歲的女兒,一個人在這如狼似虎的香江娛樂圈打拼,為的是養活自己,養活遠在美國的父母和弟弟。
張秋生不認為關芝琳以後變得只愛錢,就是父母給逼的,但肯定有這裡面的因素在裡面。
“我從工作的第一天開始,就擔負起贍養父母和弟弟的任務了。”
這句話是有一次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關芝琳對著記者說的,分不清到底是不是真的,但從關芝琳成名以後,她的大部分錢都用在了家人身上,這是早已公認的事實。
想著丫頭18歲不到就進入電視臺拍電視劇,然後又進入影壇,20歲就在香江舉目無親,張秋生不覺一陣心疼。
別的不講,只要想著關大小姐滿眼含淚的把她的零花錢全塞到自己的手裡的情景,張秋生就認為,自己有著照顧她、讓她過得好的義務。
如果說其餘的事情張秋生沒辦法幫忙的話,那麼關於電影的事情,張秋生還是很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