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尚書言重了,便有誤會,下官剛才想必也解釋得很明白,應該是澄清了誤會才對,只是下官聽柯尚書的意思……”
葉子皓忽然露出有些惶恐不安的表情,不誇張但也可以讓人一眼看明白他的心情。
“其實還是下官有錯在先,才導致陸侍郎今天的冒失之舉吧?”
“若下官在拍賣會上拍到什麼東西先報知了陸侍郎,或是報知了吏部,想來就不會有這樣的誤會發生了。”
這話……乍然一聽也沒什麼不對。
“不知太子殿下當初將那三百帖請柬都請了哪些大人家,你們都拍買了什麼回去,可曾向吏部稟明成交價格?你們的家底兒都在吏部存檔了嗎?”
“依下官之見哪,還是自己去填寫清楚吧,萬一吏部的大人自己調查的訊息又失實了,指不定哪天被冒然彈劾的就是你了。”
“還是說,只有下官才是那個唯一被冒然彈劾的例外?陸大人,為何呢?就因為二十八萬兩的傢俱?”
“就因為你調查的葉府家底而判定下官買不起,既然買不起就一定有問題?既不徵詢也不過堂就能上朝彈劾,暗示下官有貪贓之嫌?”
葉子皓不反駁柯仁鈺的客觀之言,卻扯出了三百張請柬的參加者。
在朝不少官都收到了,至於各自買了什麼,豈是公開說的?
不管買多買少都是自家的面子,而“買”的背後就是在支援太子殿下的善舉。
因此,買多買少不是重點,重點是有沒有支援太子殿下!
結果此時被葉子皓這麼一拉扯,頓時不少人黑了臉,卻不敢回應他這個問題,只覺得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二十八萬兩銀子,有的人家確實有買到這麼多錢的東西,不過是或一件或兩件罷了。
也有的人則要加上捐款,才勉強夠得上這個數。
只是此時被葉子皓這麼一攪和,到像是吏部要與太子殿下、與諸多大人家過不去了,想從中生事啊。
這次,就連柯仁鈺都變了臉色,他看著葉子皓的眼中難以掩飾他的驚訝。
沒想到這位葉御史脾氣還真是硬,不是很聰明、頭腦很靈活嗎,怎麼明明給了臺階讓他下,卻偏偏不下?
“不知陸大人可否公開給個明確的答案?到底是下官只是特例,還是吏部或是陸侍郎在盯著拍賣會,只查出下官一例可疑而被判定貪贓嫌疑?”
若只是尋常拉架打圓場,葉子皓其實完全可以見好就收,和事佬在哪兒都有,在朝堂上也不少見,大家都知道點到即止、見好就收的道理。
但是讓葉子皓不滿而決定放大事件的原因,則是這位柯尚書在和事之餘,竟然還影射暗示了,是他葉子皓的二十八萬兩才刺激到吏部侍郎有此質疑。
而吏部也有這樣的職責,所以陸侍郎只是誤會了,而非生事找茬。
這麼一說,陸侍郎應該無錯只是有誤會而已。
這算什麼?
二十八萬兩能夠引發這些事情,當然還是他葉子皓出身低、家底兒薄,不能怪別人懷疑他的錢來路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