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攤上一頂刁難戶部尚書的帽子,不知道下一刻,下官又得是怎樣的罪名呢?”葉子皓說完,忽朝正前方一禮,高聲道,“還請陛下明鑑。”
“……”眾官鴉雀無聲,因為接不上葉子皓的話,但細思之,好像又有些道理。
但沒人會覺得這事兒有誰對誰錯,不過是朝辯的一種罷了。
“楊卿,居高位莫欺少年人,關於城外災情一事,葉卿與太子早就商討過了,現在的處理和安置方式,甚至搜查方式,都有他的見解。”
皇上這才開口,忽然又道:“但論賑災、安撫百姓,葉卿確實有獨到能力,當年青華州吏治,很優秀。”
皇上一開口,還有哪個敢就此事再糾纏?
但楊文旭一出面就讓葉子皓給繞一圈兒懟了,現在又聽皇上這麼說,心裡也有些委屈憋悶。
怎麼他還說不得一個從三品了?
“陛下明鑑,是微臣思慮太過,應與葉御史心平氣和說話才是。”楊文旭躬身朝龍座上的君王行了禮,語帶歉意地說道。
“如此甚好。”皇上點了一下頭,便不再說什麼了。
楊文旭側身再看向葉子皓:“那就請葉御史說說如何結合地方吏治,來更好的處理城外災情這件事?”
楊文旭改變了策略,同意了讓葉子皓從地方吏治說起。
看著態度也軟和了不少,眾官也未阻止,而是好奇打量著葉子皓,想看他這次怎麼化解。
“既然楊尚書執意讓下官說城外災情,那下官就從地方吏治的親身經歷來大略說說吧。”
葉子皓這次沒懟人了,而是神色嚴肅地拿起了架勢。
“首先,為官,無外乎忠君!愛民!為民造福,便是為君分憂。”亮閃閃的場面話,還朝前方又行了一禮。
這話誰敢反駁?就連皇上聽了都好笑地勾了一下唇,他發現了,這葉駙馬很有懟得人啞口無言的本事。
“下官初為官,不圖衣錦還鄉、不為高位風光,想著的便是‘為民造福、為君分憂’這八個字,也認為,這就是吏治的根本。”
“在此基礎上,如何為民造福,為君分憂,便是下官任上要破的題。”葉子皓話鋒一轉,把這場朝辯當作了策論。
這麼一說,到是更加清楚明確,也讓眾官更能理解,不約而同地認真聆聽起來。
“下官上任之後立刻了解百姓生活情況,有那寒門百姓、家境或因病、因人丁、因生計等問題而造成的困難,皆收錄在冊。”
“下官在任上時出過幾份靠百姓書,就張貼在府衙外面,第一是告訴百姓,本任城守是何人、會做什麼、不會做什麼,讓百姓對新城守不必一無所知,同時公告墾荒種兵田一事,並廣泛募集錢糧,用於初期兵田所需,而不是在任上乾等著戶部撥款。”
“當時戶部撥款可是等了好幾個月呢,若是要等米下鍋,下官這兵田也不用墾了。”
葉子皓說到這裡忽然一笑,讓戶部諸官突然有些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