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趙家在靖陽多釀了兩千餘斤。
給了徐家一百斤、縣學兩百斤、張家一百斤、袁傢俬塾一百斤、趙家村和親戚們分了兩百多斤,剩下的都給了葉家村,由族裡安排自飲或往外賣。
陳家那邊也傳了信兒過來,算上最後一批一共釀製了十二萬多不到十三萬斤酒,送了兩百斤給顏城守、五十斤給葉重華,剩下的都放在八珍閣賣。
陳家在信中只說了資料,並未說買葡萄的辛苦和釀酒的勞累,更沒有說葉重華是否嫌少而埋怨。
自然也不會提葉老太太跑去八珍閣鬧,罵他們這麼好的酒為何不給自家兄弟多一些?
有這麼賺錢的買賣,怎麼還看著他們三房因為年俸少、日子不好過而整日裡粗茶淡飯過得清苦?
就不說照顧三房,她一個老太太養了這麼多兒女,如今兒女都發家過上了好日子,卻要拋棄她這個老太婆?
一個穿著粗布衣裙的老太太坐在鋪子門前哭得淒涼,自然引來無數人圍觀、指指點點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陳葉氏便走出來說,這鋪子姓陳又不姓葉,若嫌兒子當官沒錢,可以不當官,回家鄉種田也餓不死,跑到都當祖母了的外嫁姑娘家鬧、要錢,這是誰家的理兒?
一翻話說得葉老太太當場就讓許多人指點議論,雖然她辯解這鋪子是姓葉的,是葉子皓的,葉子皓雖考了狀元卻是個不孝的……
葉狀元誰不知道?
當下圍觀百姓群情湧動,最後還是葉重華匆匆趕到,將這個又犯起渾來的老孃親拽了回去。
葉老太太本意是要去鋪中鬧一場,讓自家不孝女迫於鋪子聲譽而不得不拿錢給她。
誰知什麼也沒落著,最後葉重華還被顏城守叫過去含蓄地提醒了幾句。
葉狀元不做官,葉重華卻還在仕途,這麼鬧最損誰的名聲官譽?又是誰會最在乎這名聲官譽?
一個能辭官不接旨的葉子皓,顯然是不會在乎的。
葉重華心中明白,當場就漲紅了臉,只能嘆氣解釋老孃親也是心疼自己而失了分寸,當晚回去就朝自家老孃發了脾氣。
之後八珍閣才又消停下來。
陳家壓下這件事沒有回報,顏城守卻給葉子皓寄了信,一個是對那兩百斤酒的感謝、一個也是提醒葉子皓這件事情。
葉家的事情,不管怎麼鬧都是家事,但一個是六品府衙主簿、一個是不做官的六品狀元,若讓一個老太太這麼鬧,傳出去叔侄名聲都會受損。
葉子皓看了信什麼也沒說,只是回信多謝了顏城守,卻未提半句自家的事情。
十月,小子們都去了城西的私塾,與周順叔侄可以每天一起走路去上學了。
雖說不如在靖陽時去隔壁私塾方便,但也不用像在青華州時每天要坐了馬車上下學。
他們揹著書箱走在路上,還穿了私塾統一發放的藍衫,看著就像一道蓬勃陽光的風景。
十月中旬,北關傳來訊息,歐陽不言領著十萬兵馬撤了,原由為何,暫時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