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出發的第三天,府城就開始下雨。
留下來的人很擔心出發的人路上會遇著雨,雖揪著擔憂的心,卻也是無可奈何,只望雨在身後下,不要影響大家出行。
官道上,遠行的人並沒有在前面的縣城落腳,而是節省了中午的時間,愣是連走了兩個鎮,才在第三座鎮上歇腳。
這也得虧早就派了人在前頭安排住宿,即使入了夜天黑了也不怕找不到住處。
小鎮上還算繁華,一共三家客棧被他們包下了兩家,原先有住著的人也被他們出了錢讓搬到另一家小客棧去了。
兩家客棧知道來了大生意,也樂得趕緊收拾。
好在沒有其他進京趕考的人在此投宿,不然就麻煩了,這才第一天就趕了這麼多路也不容易。
但越往京城走,東黎各地趕考的舉子也會越來越多的,去年葉狀元是提前進京租得清靜之年閉門備考,這軼聞早已傳遍天下,今年怕不有許多人會效仿。
而葉子皓也希望趁著剛出發還未顯疲態時,讓大家多趕些路,到後面開始疲憊時,再停留下來休整。
投宿之後,葉子皓也會趁著夜晚無事去和喬楠、許靖言他們談論功課、指點策論。
他不猜題,但他會盡力回答大家的問題,以及提醒大家博聞廣思,有些論點或許自己沒經歷過,但若透過見聞而有自己的見解,便為優勢。
葉子皓雖為農門子弟,但他的經歷顯然要比其他人豐富得多,自青華州相識起,這兩年來大家談論也很多,對這些應考舉子們是深有獲益的。
但每次葉子皓都只會騰出晚飯後一個時辰,時辰到了就走,沒談論完的話題就留到下一晚,就像一個陪讀先生,儘自己一翻心意幫助大家。
而這時候,他也會將自家大小讀書郎們叫到一旁列席,聽他與這些舉子們的談論,從中增加一些見聞。
葉家的、趙家的、周家的還有蘇尚都有機會,這讓他們振奮不已。
三天後他們確實遇著雨了,不過是從北方下過來的,路面還未泥濘,並不影響他們趕路。
依著過往經驗,他們知道南華州雨季常有,下半年還算下得少的,只不過今年冬天來得早,到是有些冷意。
葉家的馬車都是木格車窗,拉上門窗就暖和多了,車馬行的卻是車簾子,寒風嗖嗖地往車裡灌。
於是在經過下一座縣城時,葉子皓讓人給他們車上都添了一床被子,大家可以將被子搭在身上自然暖和得多了。
好在很快出了南華州來到了東商州,天氣也晴朗起來,往南邊也稍微暖和了一些,這次提前投宿,雖少走了一段路卻能休整半天。
客棧依然是提前安排好的,讓大家驚訝不已,這也是葉子皓提前就預想到的結果嗎。
知道他們前面幾天趕太多路會累,就放緩了速度?
等到了滄南縣珍珠鎮,大家都歡呼起來。
這就是當年八珍閣最初進貨的地方呀。
喬楠一臉激動地跑來和葉子皓說:“葉大哥!葉大哥!帶我們去那個漁村逛逛呀,我娘還說讓我明年考完回家,也去拖點貨回家賣呢。”
喬楠家是城西開雜貨鋪的,與鄺南家不遠,而鄺南家是開私塾的,他也跑來湊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