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宅院面積大,有個楔園,小院卻多,似乎是誰家的別苑,後來專門放租因而各院單獨有門往過道再直通大門處。
這樣也挺好,方便他們安置手下的護衛、小廝、夥計一應人等。
但顯然不適合做主宅,也住不下葉大人一家了。
因而,在這座院子的斜對面又找到兩座大宅院,因門前也是條二街,可是花了十二萬兩才買下來,再花了幾個月時間來改建。
兩宅打通,以後就做為葉御史的府第了。
陳飛他們過去後除了巡鋪,也是在監督這件事情,也提供了不少改建的意見。
他們在青華州住地城守府,在南華州也住過大宅,對曾住過的大宅相似的佈局是有些懷念的。
只不過這裡畢竟是南方,是京城,園林式、閣樓式風格比北方濃厚,三合院、四合院的風格幾乎看不到了。
但屋子總體座落有致,依然遵從了正房、偏房、耳房、廂房的特色,不過屋子大要自己分隔出來。
比如在城守府時那般。
對此他們也是有經驗的,與工匠們能很好的溝通而不會胡亂指手劃腳。
後來葉青柏帶周家爹孃到後,就讓周家爹負責後面的監工了,畢竟周家爹也是專業的,葉青柏做為一個有改建、裝璜經驗的木匠,也認真在旁幫忙。
京城的糕餅鋪子、麵點作坊都開起來了,葉青楓兩邊鋪子忙著,讓葉青柏多些時間去改建府第那邊幫忙。
他們到後看了鋪中情況,立刻決定左頭的院子而不住在鋪子裡。
因為他們入住,那兩個門面就從外面封了起來,變作門房敞廳及下人的待客處。
這樣,兩鋪化一鋪,一頭是鋪子及夥計、作坊人員們住處,一頭是葉青楓和葉青柏兩家的住處,及丫環、小廝們、婆子下人們的住處。
院子多,大家都可以住得寬鬆一些了。
自然,李氏又為銘兒安排了一座小院在自己旁邊,而不想讓銘兒繼續住在葉子皓那邊。
周氏見狀也不示弱,也為拓兒準備了一座小院,只不過她沒理由為自家小弟再佔一座院子,因而這座小院也是周順的住處。
但顯然拓兒現在不會住在這裡,也就是周順和周誠宇來住了,和南華州差不多情況。
這些情況,當晚陳飛都來和葉子皓悄悄說了。
葉子皓不以為意地笑了笑。
“畢竟以後都要在京城常住了,他們自己住得開心就好,以後那兩邊生意都是他們自己做,我也不會插手太多。”
“既然我們這邊是兩座大宅打通的,也不愁安置不了手底下這些人,女眷儘量安排到我們這邊好了,以免將來日子長了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
“但也要做一個安排,那些年紀到了的小子和丫環們,只要自己看得順眼,也可以讓他們成親,單獨住下一間屋子,那些院子裡也要做好這樣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