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不是擱在錢莊裡閒置,他們出身農門,更重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了田地就不愁吃穿。
等到晚飯後,葉子皓才把趙沐揚叫到茶室去喝茶,把和葉青凰商量過的想法與他討論。
陳飛和趙沐秋已經去京城了,只有他們倆個還在家裡,這事兒自然由他們來拍板。
之後就讓總帳房新請來的那些帳房先生開始清算所有田產,多是去年買的,先買的種了油菜或是麥子,後買的隨便種了些冬天的蘿蔔、臘菜什麼的。
雖無大產,總是沒有荒廢那些地。
現在還沒多少收成,他們商量等端午節前正式分割,也就是麥子、油菜仍算公產,之後所種就歸自己私有。
作為私產,一樣可以交給八珍閣的管事、夥計去忙,只不過請的佃農、傭工就要自己出成本了。
畢竟他們的主要目的不是分割財產,而是分散風險。
趙沐揚雖不知官場中事兒,但有個皓哥走這條路,這兩年也知道了一些規矩,自然沒有二話。
二月在又一場綿綿春雨、陰天濃雲中過去,三月桃花正燦爛,陽光一出氣溫就回溫了很多,已能換上薄衫。
葉青凰又在繡第四幅丹鶴呈祥圖,這種大繡件用線也不少,一般繡娘繡不來,只能她自己來攢貨了。
便是一模一樣,也可以分散到其他地方去賣,並不怕本地生意不好,而眼下最關鍵的就是攢貨。
好在蘇文氏如今盯著同一幅繡品也能繡到得心應手,越來越好。
一家人吃住在主家,雖然蘇洋仍在外面忙碌,但一家人安穩又能繡花得著比華陽縣更好的賺頭。
主家仁善和氣,蘇家人都很高興,因母女倆都忙著繡花,老太太便主動擔起做衣做鞋的活兒,一家人和樂自在。
天暖後,小姑娘蘇尚芸也時常到花園裡逛一逛,不過都是挑著讀書郎上學去之後的午後。
有時遇到小姐妹們也能說上幾句話,漸漸就熟了,只不過她得大人教導還是不敢違了規矩,並不進正院裡來玩耍。
葉青凰知道後並不多管,怎麼相處就交給小姑娘們自己。
三月陽春風和,陽光明媚,葉青凰有時也會去花園裡走走,或是去趙家串門兒,看著院外的桃花開得正好,心情也極是舒暢。
她如今大著肚子也不能久坐,能爭取的繡花時間,也就是不用操心家裡瑣事兒,不下廚房、不洗衣裳、不收拾屋子,能節省很多時間出來。
葉子皓每天也很忙,不過他都把小吉祥帶出去,讓孩子多見識一些事情,而不會在她跟前分散她的精力。
三月開始這邊的糕餅生意就歸八珍閣了,去京城的人手是從那二十多個少年裡分出了十個最大的,再帶了二十個新買的小少年,這樣熟手和新手搭配著,也是一個很有聲勢的大作坊了。
還有十幾個十歲左右的小姑娘,就全留了下來,也方便統一吃住安排,除了早上作坊活兒,白天也會幫著做珍珠飾品。
在人員安排上,他們一向合理安排,人盡其用,生活上也不苛刻,儘量照顧好這些少年男女。
三月初八傍晚,靖陽傳信過來,大家已經動身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