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長大的姐妹,品性便是如此天差地別。
葉青霞說得歡,葉青凰和葉子皓卻是淡笑旁觀,並不參與她說起來的話題,更不會提醒她,南華州那邊是他們的生意、他們安置的地方,根本不歡迎她。
吃完飯,葉青霞還拉著爹在說話,葉青凰便沒有湊過去。
葉重義抱著自己的外孫徐良志,聽著葉青霞說話,並沒有露出不喜的表情,反而看閨女好像懂事了、知道不捨親情了,還有些心中欣慰。
徐家福坐在一旁,卻是陪兩個舅兄說話,他知道兩個舅兄過去是依附堂兄生意的,並沒有像葉青霞那邊旁若無人想要佔些便宜的意圖。
八珍閣,聽說已經開到第五家了,除了滄南縣,其餘全開在府城。
靖陽縣沒有,是因為靖陽縣有周家糧行,而他們徐家的雜貨鋪也有海產買賣,不與他們爭生意罷了。
因為他們的大量進貨,珍珠鎮那邊幾家漁村都會攢貨供給他們,而不用辛苦找散客零賣了。
當然,最大進貨商還是八珍閣,而他們如今去,也會亮出八珍閣的名頭,價錢和數量才會保障。
由此可見八珍閣的勢頭,如此堂兄堂嫂又如何不賺大錢?若非賺大錢,又怎會輕易將也很賺錢的糕餅生意讓出去?
徐家福心如明鏡,言語之間自不會冒失多問,只是詢問了南華州那邊的安置情況,路上辛苦要多注意,不要太趕,天氣熱別沾了暑氣傷身。
聊到晚些時候,徐掌櫃也過來了,他來與親家說話的,還帶了一些解暑的酸梅乾,路上當零嘴吃也好。
正好周氏有孕,見了便很歡喜。
還有一些幹薄荷葉,泡茶方便使用,葉青楓和葉青柏連忙道了謝,葉重義也笑著客氣了幾句。
葉青霞便有些得意地看了不遠處的葉青凰幾眼。
若非這麼多人在場,她都想說,這就是有孃家、有夫家的好處,你一個沒孃家、在夫家任勞任怨的童養媳,也不過如此。
葉青凰卻聽作沒見,陪著周家人和二嫂說話,李氏抱著煊兒離得更遠一些,對這邊的親情客套毫無興趣,她拉著銘兒在叮囑。
銘兒要讀書,自然不會現在就去南華州,但母子倆這次沒有依依不捨,因為他們知道,中秋時就能團聚了。
又過了一陣,徐掌櫃告辭離開,徐家福便也喊了葉青霞一起離開了。
徐家人走後,葉重義才神色複雜地微微一嘆,感慨道:“家福是個好孩子。”
雖然徐家行事還是有些厲害,不如子康的家人那般和氣易相處,但徐家到底沒有虧待過葉青霞。
更何況葉青霞給徐家添了丁,這就夠徐家更加善待她的了,便是徐家福,如今的態度也比原來好了些。
只不過徐家的規矩到底是比周家多,葉青霞過的日子,也與葉子玉不同。
可是誰更幸福呢?
這歸宿,卻是她們自己選擇的,但在他們親人眼中,還是更喜歡與周家打交道一些。
而周子康待葉子玉更加情真意切,也更加讓葉家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