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大人便請楊大人說情,誰知楊大人根本不願意攬事兒,卻是與其他主簿們商量了一下,再去請示葉大人。
就算葉子皓當場辭官,這不是還沒有新城守來麼,何況人是他要拘的,當然解鈴還需繫鈴人。
葉子皓這時已在衙門中與書吏交代交接事宜,聽後冷笑一聲。
“不下大牢可以,陳家人必須立刻離開府城,只要本大人一天呆在府城,就不許陳家人在府城胡作非為,尤其是這個不知所謂的陳氏女!”
眾人驚訝地看著葉子皓,這位大人的潔癖已經到了不與討厭的人同城而居的地步了啊。
也對,大人好好的四品城守做著,幾乎可以預見功成名就的將來,說不定還能提攜他們一二,畢竟他們早就站了隊,跟隨了他這麼久,辦差也很努力。
而今這一切就因陳家雞飛蛋打了,不但煞風景,還攪壞了他們的前途。
正因不滿陳家所為,他們剛才也就無絲毫客氣,只希望不管城守誰來做,都不要讓陳家得逞,不然他們也嫌膈應。
於是,當司兵主簿劉大人和司刑主簿嶽大人跑出去傳達葉子皓意見時,齊大人和宣旨太監都黑了臉色,覺得這葉大人真是任性。
然而百姓們卻都歡呼起來,說要幫著葉青天執行這道命令,親眼看著陳家出城。
劉大人寫了手令讓人傳去四門守城衛,四門守城衛將領雖然知道今天城裡有些熱鬧,但他們職責所在並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麼。
因而當這道手令傳來時也是大吃一驚,好在陳家只是商家,葉大人到底還做不做這城守也沒人知道,自然也就預設遵守了。
這事兒葉青柏只說得到頭一半,後來他和葉青楓進了府也就不知道了,而外面的事情仍然在群情洶湧中發生著。
葉子皓的命令剛剛傳出去。
宣旨太監瞧著百姓們那恨不能親自押著陳家人出城的態度,也知道陳家引起公憤了,他只是一個太監,在宮裡、在御前有頭臉,但在這地方上也不敢太過強硬,以免惹火燒身。
若到時真的引起民亂,皇上追究下來說不定也會被牽連,只是陳家到底是陳嬪的孃家,他也不能裝聾作啞。
宣旨太監與禮部齊大人相視一眼,沒有立刻與群情激奮的百姓對抗,而是匆匆去了驛館,不久,就有驛馬匆匆出城,直奔京城。
宣旨太監在宮裡也是見過世面的,因而在覺得無力處理這邊事宜時,也就不作無謂之爭了。
他一邊留下葉子皓不讓出城、一邊八百里加急往京城送信向皇上稟報這邊的事情。
葉子皓只是不許陳家人進府城,可沒說要離開青華州,這麼做其實也是間接保護了陳家人,不然百姓喊的可是讓陳家滾出青華州。
真鬧事起來,萬一有不長眼的二愣子傷了陳家人,到時衝突見血怕是難免了。
因陳家主扶了自家女兒在捕頭、捕快們的監督下離開城守府衙,百姓們雖一路嚷罵著跟隨,到也沒人敢真的動手。
畢竟除了衙門的人,還有府兵執槍矛相隨維持秩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