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趙家留下,分院吃飯以後,姐妹們就每天回那邊吃飯去了,只是還住在正院這邊而已。
葉重義住在抱山軒,平時吃飯也在趙家那邊。
葉青喜和銘兒是大房的人,因而,他們時而在松濤居、時而在煙霞閣、時而在正院裡,這才有回來就問在哪兒吃飯一說。
如今除了東邊的雅月軒和疏風苑外,他們自家集中在松濤居和煙霞閣,葉子皓和葉青凰雖住正院,又是一府之主,卻也是四處吃飯的。
府裡上下也都習慣了,便是下人們也沒敢多嘴閒議。
不久,葉青凰和葉子皓就牽著小吉祥去松濤居。
孩子一手牽著爹、一手牽著娘,歡歡喜喜地走著,進了松濤居吃飯的偏廳,看見葉張氏就主動喊了“奶奶”,看到葉重信又乖乖喊了“爺爺”。
就快滿兩歲的孩子,如今這般乖巧自然而主動地喊著爺爺奶奶,可把葉重信和葉張氏樂得笑臉欣慰。
當然這樣的情況已不是一次兩次了,最近每天總有一餐飯是在一起吃的,孩子熟悉起來自然就喊了。
葉張氏也將對虎子的思念收在了心裡,只要小吉祥過來就會帶著他、喂他飯。
雖然當奶奶的還想帶他歇中覺,奈何小吉祥卻只能做到這份上,不跟爹孃一起睡覺覺是萬萬不可的。
葉張氏一開始還想爭取一下,試了幾次見孩子根本不配合,這才作罷。
因葉子皓經常帶孩子去衙門,葉張氏覺得讓孩子打小見慣官場是好事,將來也會是個大官,因而並不主動來要孩子過去帶,說是怕誤了孩子的前程。
如今這般的生活方式,大家也習慣了,誰也不會再做出什麼大改動。
葉張氏習慣了,葉青凰自然高興,因為一家和樂,孩子卻還在她和葉子皓自己身邊帶著,不怕隔代嬌。
吃飯的時候,葉子皓主動說起做桌屏的事兒,以前是賣繡品,如今是自家要做桌屏生意,那除了繡品,當然還有屏框、屏架、屏座了。
“好,我正好沒什麼事兒,下午我去看看別家的桌屏都有什麼款式。”葉重信一聽立刻笑著答應下來。
“爹,你和大伯一起去逛吧,兩個老爺逛鋪子不買,比一個老爺逛鋪子不買,讓人少些疑惑。”
葉子皓又提議,爹是木匠,大伯是走販,一個有打傢俱的眼光、一個有做生意的眼光,他們這一去定能挑出合適買賣的款式來。
“就隨便看看吧,可不能細看,也不能問價。”葉重信卻慎重地說道,“說不定就有人認得我們了。”
若以後讓人發現八珍閣出現和自家款式一樣的桌屏,面子上總是不好看的。
“隨便看看了解桌屏、座屏那些大致的款式和大小就行了,具體的款式回頭我們也畫一畫,爹再琢磨琢磨。”
葉青凰聽懂了,連忙說道:“反正打出來也沒這麼快,到時看了我們繡出來的繡件兒大小,就知道要打多大了。”
“舅娘她們以前都是給咱們鎮上繡莊送繡件兒的,大小都是熟悉的,到時按繡件兒來決定尺寸。”
“我讓春杏和杏花繡座屏,到時我得空也繡一些出來,湊到一整套就可以放鋪中賣了。”
就算別人的桌屏精緻獨特又如何,她的是一套十二件,賣的就是收藏的特色。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農門凰女》,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