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葉子皓收到御賜之物後叩謝皇恩的摺子已經送出去。
同時附奏的便是兵田情況,以及申請棉服皆由青華州兵田所在地百姓就地製作、按數直送邊軍而省下路上成本的計劃。
青華一州十二縣,去年冬天墾的地都有一百畝,也就意味著今年種了一千三百畝棉花地,再加上東華州那邊的,數量不可小窺。
而直接從北地送到邊城,雖未經兵部統一製作、派送,但少了程度也就少了關卡成本,還有從京城到邊關的各種成本。
只是棉服而非兵器,朝廷自然會同意,而葉子皓卻為轄下各縣的婦人尋找到了賺錢的路子。
今年種了棉花,明年當然還會種棉花,以後每年都會產棉花,不但能供北軍還能供其他地方的軍需。
這麼多兵田不管種什麼都要人力,活兒就能一直在自己手中,工錢、管理、規制都已定好,便是一條長遠的生計大道。
當然在後方開辦軍塾的事也在年後就上報了。
辦塾工程交給了工房主簿王大人,軍戶子弟登記和管理事宜交給了兵房主簿劉大人,食宿管理和銀兩安置則是周先生這邊負責。
當然,他也交代了禮房主簿楊大人,關注軍戶子弟,若文才也不錯可以科舉的,可以扶持一下。
總之葉子皓的構想便是,既解決了軍戶子弟出路又為朝廷儲備了軍力。若能出個文武雙全的將領,更將是東黎之福。
他將計劃先安排好,再將任務分配下去,大家都別閒著,但也不會忙死,還更有利團結,而掌控全域性排程安置的人,便是他自己。
再加上他在小節上不拘、有好處還會讓些給大家,所以如今衙門裡一團和氣。
便有人遲到早退了,只要公務不亂、有人知情,葉子皓也不會說什麼的。
誰讓他就是一個只去衙門半天的大人呢。
葉子皓回來自然不會說自己在這半天裡做了多少事兒,家裡人還當他這個官大人,是真的很清閒。
葉青凰當然知道他要忙什麼,他身負皇命而來,首要當然是兵田,其次是身為城守本職的農耕、百姓、路橋等地方政務和民生。
但見他不著急,她也便沒有多問。
一家人在炕上鬧成一團,笑聲傳出屋外,小姐妹從西屋跑了過來,便問他們中午去哪邊吃飯。
“中午我們就在這裡吃,不出去了,你們自己隨意。”葉子皓立刻說道。
早上因李氏鬧起來的不愉快,讓他不想中午還往後院裡跑,原本他們商量的也是每天早上過去吃飯,中午可能過去也可能去趙家那邊。
當然也可以在自己的正院裡。
“你們三個人吃飯不熱鬧,我留下來陪你們吧。”小妹一聽連忙說道。
“你隨心意,哪邊都可以。”葉青凰笑看著小妹,不想拘束她。
小妹打小跟她生活,她在哪兒就跟到哪兒,如今總算有了趙家姐妹們陪伴,性子更開朗,也不會像以前那麼粘著她。
有人陪伴,成長更安心幸福。
“那我去陪爹吃飯,還能和煊兒玩耍一會兒,小吉祥現在都不要我餵飯,我不理他。”小妹立刻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