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還有八千兩呢,供這幫人是沒有問題的。
“若這許傢俬塾環境還行,夫子品德沒有問題,就試試吧,不然還不如送到鄺傢俬塾去呢,好歹鄺傢俬塾出過案首了。”
葉青凰想了想便提議。
錢不是問題,現在要確認學校的教育質量才行。
楊鈺也說過五年前有同窗欺負他,而導致他如今不願意這麼回去了。
能出現這樣的事情,夫子不管?若夫子只顧自己讀書或名聲羽毛,卻並沒有實際約束孩童,沒有重視學童的品德教養,那可是大問題。
葉子皓聽葉青凰提出疑慮,自然明白她的意思,便點頭答應了。
“許家長孫許靖言,是頭榜第二名。”
葉子皓想起接替喬楠他們在戶房幫忙的另一群秀才,便說了起來。
喬楠那七人,他和鄺南同住城西、家世相當,又讀同一家私塾,也是一起長大的發小,感情自然很好。
而另外姚興盛和張朝華都是竹溪鎮人,自然也是同伴,李若麟又是姚興盛的表弟,他們三人,還有尹家莊的尹湛,他們三夥人是在考試時認識的,聊得來而結為朋友。
自然,他們算是城西一派。
而許傢俬塾雖然沒有出案首,卻也佔據了頭榜二、六名,二榜也有三人,不提其他地方的人,許傢俬塾也還是很有聲勢的。
這六人既在府城同一家私塾,自然就是城東一派,也一起在戶房幫忙。
葉子皓觀察了他們幾天,發現言行談吐比喬楠他們要多些禮儀,似乎也與生長環境有些關係。
這六人能在城東許傢俬塾讀書,自然家境也會殷實一些,家中鋪面要麼大、要麼多,背景強一些。
甚至王成業和楊連志家的小子們也都是在許傢俬塾讀書的。
可想而知,許傢俬塾在城東這麼有名,而城東多富商大戶,這私塾就不會小,恐怕門第規矩也會多一些。
才會養成他們雖然也是一腔熱血、積極學習,但舉止就會多些文人的拘謹,說直白點,就是多些文人酸腐之氣,而少了幾分灑脫之意。
喬楠與鄺南他們幾個,出身城西小戶、鎮上人家甚至還有農門子弟,這性情自然就會多些隨性,不拘小節。
就像喬楠他們在衙門幫忙時,有疑問就會直接來問葉子皓。
許靖言他們則是糾結之後便放棄了,覺得若問就太失禮,不如先回去查閱書冊、請教夫子了再來求解。
就算來請教,也是客氣話一堆,一副生怕失禮於人的態度,到讓葉子皓有些失瞭解釋的興致,怕自己說得太清楚反而被人嫌話多。
或許,正是出身農門的葉子皓,才會與城西派更相投一些。
因而,葉子皓早就聽聞了許傢俬塾的場面,卻從未想過要將自家子弟送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