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們已過了好生讀書的年紀,主要是認字、學術學、瞭解各地風俗民情,儘可能的教些東西,以及開闊視野,增長見聞。
當然一些道理規矩人情也會教,師長都是挑選過的,並不是迂腐之人,讀過書、行過路、經歷過世面的,工錢並不低。
但葉子皓認為值得,何況墾荒籌到了錢,這筆錢自然也付得出。
堂堂城守大人,心繫地方、心懷天下,於百姓的實利如此心心念念地操心著,自然也讓那些窮家百姓感受到了,獲得不少人望和信賴。
種兵田事宜自然是順利而平穩地朝廷著,那些能夠種田也有意種田的軍戶雖不多,但也都各有安置,在兵田附近安家。
那些不能種田就只清點了戶冊,由著他們自行安置。
那些身有殘疾、勞病的軍戶,則是本次捐資捐糧重點優待物件,有那家境艱難的也登記在冊,擱在葉子皓的心上。
葉子皓是準備明年重點梳理一下在冊軍戶,再做個妥善安置,也是替朝廷安置那些曾經戍衛邊關的軍人。
若有子弟長成又無好活計的,可以收編起來護糧、運糧,反正也要找夥計,不如給他們做,也是一個生計。
有那子弟年幼待養的,便入塾學讀書,或者成立專門教養軍戶子弟的塾學,請儒師與武師來教。
到時就收編在這府城裡,集中起來學個幾年,總歸能成為有用之人,而不是流落市井,說不定將來還能下一代將領呢。
只不過這讀書費用,他需要另外找出錢來,若收束脩便與尋常塾學無異,看不出優勢了。
這個計劃,他只和周先生提過,但並未正式納入議程,而他與周先生的想法一致。
那便是等年內第三批百畝田墾出來,等年後第一批麥子收割,看朝廷撥款可是夠用,但凡夠用,他們當初從府城籌集的墾荒資金,就能建上一座府城軍戶大塾學了。
胸有丘壑,眼前卻愁下雪前的工事、愁各縣師長們來府城會遇上雪、愁雪天如何維護一方安全……
葉子皓的心情,周先生又如何不瞭解?他們可是一路共同走來的。
說話間,也就回了城守府,直接從東門去,到花園外便下了馬車,葉正誠和葉華英也將馬車交給府衛,他們一併從花園進了門,去尋自己的家人。
天雖冷了,到也還沒到要燒炭烤火的地步,只不過地方太大,大家平日裡就算沒啥事兒,也還是不願意呆在自己的屋裡,多是集中在正院這邊,做著針線、說說笑笑,日子也就好過一些了。
葉子皓走進花園就看見小吉祥正拉著孃親的手在空地上走來走去,小手正指著通往東側院的圓月中拱門,正扭頭似在說著什麼。
葉青凰低頭似在安撫著兒子。
“我回來了!”葉子皓一見便明白,便大聲喊道。
小吉祥聽見爹爹的聲音頓時驚喜地回頭,開心地蹦跳著小腳,若不是被孃親拽著,就要跑過去了。
只不過……若非被孃親拽著不放,以他這姿勢一激動,恐怕不是跑過去,而是直接摔倒在地、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