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上次還是這次,楊明達敢在不去城守府的前提下說這麼多話,自然也是他有自家兒孫對葉家的熟悉,心中才敢拿捏章程。
葉夫人的不計較,葉大人的盛怒,葉家子弟都和他家楊鈺、楊思說過了,就是在許傢俬塾也不算秘密了。
畢竟當初葉方銘小小年紀可是為自家大堂嬸被欺而動手打架的,私塾師長們自然也就知道了。
後來事情反轉,葉夫人被捧高,陳家被踩在地上讓人吐口水呢,自然也有許多私塾裡的學童們從家裡知曉一些情況,跑來和葉家人說話。
那個與葉方銘打架的學童,還鄭重其事跟葉方銘作揖道歉呢。
就算大多出身世家、大戶,身為有錢少爺,他們也不過是十歲左右的孩童,心思並沒有那麼壞,喜好也不容易藏住。
再說許傢俬塾師長品性高潔,又怎會教出壞心眼兒的弟子呢,他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也用心為這些孩子啟蒙,立下“正、善、明”的規矩。
因此葉家子弟上私塾這麼久,還是很喜歡那裡的,也交到不少朋友,連帶楊家小叔侄也教到不少朋友。
對葉家情況瞭解的楊明達,自然是當面就替葉家擱了話,不許陳家心懷惡意,警告他們就算去京城找到人報復葉城守,也是沒有用的,還是趁早打消這壞主意。
就算陳家還沒有這般心思,也給他們提個醒兒。
而陳家過來,其實也是陳長華的謹慎,希望能順利利用,不要讓人在背後再找家中生意的麻煩。
他們是商家,有錢沒權,自然謹小慎微,若是平常到還好,這不是剛得罪本地最大的官麼。
得了楊明達的話,陳家主還有些遲疑,陳長風卻是鬆了一口氣。
“有楊叔一翻提點,我們父子也安心不少,我們此去就是想為月華謀個夫家,趕在年關,不想家人分享,乾脆一起南下,說不定還能找些生意。”
“也盼有個機會見見姑姑,我祖母年紀大了,也想趁還能走動時去一次京城,我們並不是搬家,明年自然還要回來的。”
陳長風既是解釋,也是保證,表示陳家沒有壞心,事情就如字面上這般簡單。
雖然他們說要見宮裡的陳貴人,多少有些讓人猜測,但楊明達卻也理解陳家的實情,若他多想,剛才埋怨陳家的話,不是轉身就打了自己臉嗎。
“你說的是,咱們北方天冷得早,聽說南方冬天雪沒那麼大,就是雨水多,春天到也來得早,一家人去京城走走也不錯的。”
楊明達的臉色便緩和些了,也是感慨。
“如此,我們便回去張羅準備了,待來年回家,也給楊叔帶些京城裡的特產。”陳長風見狀便笑著說道。
聰明人點到即止,陳家父子得了指點也就安心離開了楊家,準備回家去收拾。
他們既是舉家南行,自然不是一天兩天能收拾好的,等他們收拾好了,再去月華接回來。
即使不足一個月,楊明達都沒提這事兒,可見是行得通的。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農門凰女》,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