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說笑,但也是明眼人自然明白。
很快衙門外傳來喧譁聲,葉子皓就抱了小吉祥往外走,周先生與其他幾個聞聲出來的主簿也紛紛跟上。
只不過葉子皓並未走到外面去,而是往那公堂桌案後一坐,讓把陳家主請進來。
外面太熱鬧了,他怕嚇著孩子。
但隨著陳家主走進衙門,自然也有人跟著擠著進來了,衙役們沒有攔,他們就知道葉大人不在意。
畢竟這不是審案子,不用那麼嚴肅,葉大人是好官,也不會跟他們計較。
如今葉子皓在府城百姓心中的地位水漲船高,形象也是十分正面的,又知他謙和為民,市井百姓都不畏懼於他。
只是擠進公堂一看,大人竟然又在帶孩子!
一時眾人心裡真是無語之極,但也深深明白了一件事情,這大人真是寵愛妻兒的,這樣的大人顧家,顧家的大人自然是好大人,也是好男兒。
大家的議論聲再次嗡嗡響起,都說陳家竟然妄想拆開青梅竹馬的葉大人,看葉大人父子相處就知道,他是不可能有二心的。
葉子皓抱著兒子坐在桌案後,雖是表情平靜地看著,但也不制止百姓議論。
而那陳家主看著堂上的後生,一時心裡真是五味陳雜,差點悔青腸子。
他當初怎麼就生了結親之心呢?他一定是腦子被門夾了才有這樣的想法。
“大人,小女無知犯了罪,小民知道後已在家訓斥於她並禁足思過,雖早有賠罪之心,奈何大人當時不在府城,不便登門。”
“今日前來賠罪,還望大人海涵,小民願捐十萬兩修橋鋪路,以作善德,也為小女贖罪,還望大人恩准。”
陳家主躬身作揖,說完沒聽見葉子皓回應,咬牙便跪了下去,就差磕頭了。
葉子皓微微勾唇,一邊按住想要爬上案桌看怎麼回事的孩子,一邊開口。
“你陳府養女不教,自是你陳府的事兒,本官也不好替你教女,你要為你陳府以作善德,又與本官何干呢。”
“你這般大張旗鼓賠罪,可是想置本官於不義之地?是在報復本官最近普查商鋪、查出了你陳家商鋪有問題的事?”
“普查商鋪乃衙門行動,商家個個配合,沒問題便是沒問題,有問題便是有問題,便要罰你,也是走官面流程,與你私怨何干?”
“你賠罪便賠罪,可別壞本官名聲,你要修橋鋪路自是善舉,同樣也莫與賠罪扯到一起,還是壞本官名聲。”
葉子皓並不因陳家主拿了十萬兩銀子出來息禍而鬆口,他將幾件事情挑明瞭說,也是讓跟來看熱鬧的百姓聽明白。
不管真相如何,至少在明面上,他貴為城守,衙門的事為公務,家眷被人欺負是私事,怎能讓人混為一談,他豈不畏手畏腳、受制於人?
聽了他這般一說,人群裡紛紛指責陳家陰險,明明就是自家商鋪出了事,竟然搞出請罪送錢這一出,擺明是壞葉大人官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