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十,衙門雖然放假,但葉子皓卻在東屋窗下坐著,整理著剩下的案情。
周先生和葉正誠、葉華英卻在西廂房忙著打算盤,核對整筆帳目。
物資多是舊物、陳物,而且品種還不算少。
比如大人棉衣多少件、小孩子棉衣多少件,女襖多少件、男袍多少件,都要分開來登冊。
甚至也有人把棉帽、棉鞋也拿了來,又不好拒收,畢竟告示說了是讓大家盡一份心力的,因此也只能記下。
至於窮家人是否用得上,真是要發到村裡時,再讓各家來看看了。
好在這趟下去,是手中帶著名冊下去的,到也不會兩眼捉瞎。
但葉青凰叮囑過葉子皓,葉子皓也就叮囑了這六支隊伍,此去一定要把話帶到,物資一定要及早發到百姓手中,讓各家自動洗曬,畢竟是舊物,一定要暴曬,可別染病。
如何執行的話已無需多說,畢竟能在戶房做事,就都是精明人,擅長算小帳。
而此時,周先生他們卻還要再把這些東西的數目再匯總、減去已用的,每家有多少,剩下的還有多少。
沒有價錢也就沒有成本可算,但數量的執行帳目,還是要有的。
而這個就不往公示牆上寫了,到時會貼榜下去讓大家瞭解一下。
另外,承諾大家要立名冊在公示牆上,自然都要寫。
但不會細寫到哪一家哪一人捐了什麼,而是大戶人家都是大筆數目,就會有個大致的數字和名目,普通百姓則只寫名字上去。
他們計劃明天早上就去寫,因此今天要把帳目理清,造下名冊。
大家都在忙著,就連小子們都去了梅園做功課,不敢在正院裡跑,怕吵著他們處理公務。
廳上,葉青凰也在教姐妹們做大號珍珠金魚,幾個小的就繼續做小號,因為容易。
十二個丫環則改做中號金魚,因為這個銷量也好,再不加些人手會賣不過來了。
至於特大號和超大號,葉青凰只教了夏婉兒和晴嫂子,一個負責一個,慢一點沒關係,做出一個就是一個不錯的賺頭了。
這一府上下,可指望這些賺頭過日子呢。
雖然翠嬸子和晴嫂子沒有工錢,但葉正誠和葉華英從十兩提到了二十兩,兒子又送到了大私塾去接受最好的學習,他們辛苦起來可是毫無怨言。
雖然是幾戶人家聚住在一起,但到如今已沒有多大分別了。
在這府裡,他們全是青靖陽來的,葉家是同族親人,葉子皓與周先生又有同年之誼,關係自然都沒得說了。
進入八月不久就接連下了兩場雨,秋風一起就能感覺到絲絲涼意。
葉青凰再次開箱剪衣料子,先給一眾小的們做衣裳,葉子皓卻不要葉青凰優先給他做了。
雖然這一路已經做不少,別說今年,明年都夠穿了,只不過他是大人,老穿舊衣也不體面,葉青凰才總想給他添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