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用自己的城守馬車送了主簿們回去,再安排了幾輛平板馬車把其他從官們送回。
這樣體貼細心的安排,讓大家都很感動。
不是他們沒錢到街上叫馬車,而是葉大人擔心他們醒多了路上不安全,要派了馬車送到家才放心,而且每輛馬車還帶了兩名府衛。
大家開開心心地離開了,葉子皓和周先生卻又到西廂房說了許久的話,因為他需要司戶跟進那些窮苦百姓的後繼生活。
不是說今天我行善給了你一筆錢,我得了善名以後就不管了。
要知道不管是富裕的還是窮苦的人,不管是繁榮的縣城還是貧瘠的縣城,都是他的管轄之地。
他不是博名而來,而是要真實為百姓做點事。
因而他在第一步解決了百姓眼前的苦之後,就要想辦法改善他們生活的環境,甚至要帶著他們發家才行。
若將窮縣變富縣,將富縣變更富的縣,這才是本事,是官績。
就如葉青凰以前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靖陽時,他們發家後不是給親戚們錢財,而是帶著他們一起做買賣,幫著他們把買賣做起來。
這樣即使他們離開了靖陽,大家的生活不會有絲毫退步,賺頭一樣還在。
而今他身居四品城守之位,有更大的權利、有更多的機會,也有更好的便利,當然也有更重的擔子。
此翻周先生他們下縣城,透過核實有資格領取衙門接濟錢糧的人家,也將名單與各家實情都記錄在檔。
各鎮上報各縣,各縣上報府衙,府衙再上報朝廷,這樣朝廷、皇上就能知道這天下是個什麼情況了。
而現在葉子皓就是要透過這份在檔名冊,瞭解各家實情後,做出一些實際的帶動。
比如這座窮村地貧,是因為種稻產量不高導致收糧不多而窮苦,那若是種紅薯呢?種大豆呢?
如果這座窮縣水資源豐富,田地卻少因而產糧也不多,那若是捕魚呢?大量養魚往鄰縣供貨呢?
以往一個漁夫,也就是靠水吃水,自家打漁自家賣,自家賺錢自家用,但若是官方牽頭送你魚苗,或者依靠本身就擁有的豐富魚資源,幫你找到銷路,或是以市價收了你的魚,再由官方轉賣給別處呢?
這樣不但百姓有了穩定的收入,衙門裡也能賺上一筆呢。
總不能因窮而閒坐等死吧?只要充分利用各方資源,帶動人手都忙碌起來,自然會找到商機,也就找到可吃的糧。
這想法,自他們往縣城送錢後,葉青凰就和葉子皓提起了。
倆人商議過許多種可能性,現在也只和周先生溝通一下優勢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還沒有在衙門公開說。
周先生聽後卻是哈哈大笑,說出一句話。
“子皓啊,我都擔心咱們東華州那位,自己已不用操心什麼事兒了,跟著你走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