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掌握著全程操作的老院長和師長們做為證人,當場寫下了詳細的過程,包括葉子皓的善舉用意,以及他們做為師長對此事的看法。
最後由老院長寫成了摺子,直接越過了六部,遞交了內閣,呈遞到皇上手中。
葉子皓還不知道,各州縣學的老院長,都有直達天聽的權利,是當今聖上為了聽民意、取士心、治地方政、廣納賢才的一個手段。
若非老院長有此大權,學政司當初也不會如此重視葉子皓萬人書的事情。
而這個秘密,只有師長們和歷代老院長才知情,縣令也不知道。
葉青凰收到錢後,當場立刻又拿了一千兩出來交給葉重信,讓他送交老院長,安排買進文房四寶在縣學用,怎麼用、給誰用,就由縣學全權安排。
葉重信立刻就跑了這一趟。
但金錠子所兌實額,葉重信也沒隱瞞,在張貼的訊息裡就明白說了出來,以及錢都用在了哪裡。
縣城裡的人在沒有看到熱鬧而激動之下,也就接受了這樣的現實。
因為葉重信說了一句話:這是一萬三千八百兩,不是一千三百八十兩。
葉家沒有這麼多錢,身後的糧行也沒有,這金錠子就是實打實地被十個人換走了。
但人家都表達了不想聲張的意願,經縣學師長們同意,就這樣完成了。
葉子皓出了遠門,他這個當爹的沒有主心骨,自然就照做了。
若是大家不滿,只能等葉子皓回來再向大家賠禮致歉。
話說到這份上了,原本就只是想看熱鬧的普通人家,自然不敢讓葉狀元來致歉,連忙反過來安撫葉重信。
沒人敢對葉子皓不滿,更不可能去說縣學師長們的閒話。
這場從葉子皓回靖陽就掀起來的熱議話題,就這樣在幾天後徹底消停了下去。
而葉青凰手中也得到了兩千八百兩。
縣學得了七千兩,是本次善舉中獲益最大的一方,也是幫忙最多的一方。
葉氏家族得了四千兩,足夠添置百畝良田,批購紙筆、改善村塾環境、支付先生們的束脩。
再按當初與葉子皓商量的計劃,給各村都送了不少紙筆過去,並且將葉子皓回報鄉人的善意傳達過去。
這件事可讓各村振奮了好久,都誇葉子皓高風亮節、品德良正,當初他們就沒看錯人。
而整個過程都沒有驚動縣令,葉子皓也沒有與縣令見過面、談過話。
如今在到處都是從五品、六品、從六品的靖陽,縣令連大門都不想出了,過得十分憋屈。
三月過去,四月春將暮。
天氣已很暖和,大家都換上去年做的薄衫。
葉青凰才恍然發現,小兄弟和小姐妹都長了個頭,衣衫便有些見短。
不過小妹有陳杏花以前的舊衣可以接上先穿穿,趙春杏的舊裳也給了趙春燕,趙春燕的則給了趙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