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私塾要由袁先生接手了,他說為了保下咱們私塾有舉人掌塾的風骨,下一期他一定要去考個舉人回來。”
鄭先生便笑著說了自家這邊的情況。
袁先生不是讀書差,而是不想入仕,一直不去鄉試,如今卻要為保住這傢俬塾還有舉人,而決定下次去參加鄉試了。
葉子皓又問鄭哲煜,一同回來的那批人,可有誰已去赴任。
而落榜的那些人,怕也在尋找安身,以待下一個大比之年。
鄭哲煜便將情況說了,鄭傢俬塾一下少了三個先生,這課都快沒法開了。
於是袁先生請了鄭哲煜出面去請了幾個落榜舉人回來,下個月就正式來塾裡上課了。
而周先生回來後便拜辭了鄭先生,回家也為赴任做準備去了。
原本這幾天要離開的,畢竟是第一批放官的二榜士子,月底得上任去。
但聽到青華州城守是葉子皓後,便在家等著葉子皓回來,趁機也走親戚、訪友去了。
葉子皓定在本月三十要辦的事情,鄭家已是無緣見識了,因為再過幾天,他們就要出發去京城了。
鄭哲煜是殿試第二批放官的頭榜士子,四月下旬是要到吏部簽到,再去戶部履職的。
轉眼就兩年的鄰居,如今要各奔南北,說起來全是感慨。
直到葉子晨來喊,葉子皓才告辭離開,離開前,把他們在京城留下的物品清單也給了鄭哲煜。
這樣在安置行李時,也不用重複準備了。
這些東西都是他們花錢置辦的,但對後去的鄭家卻是幫了大忙,鄭夫人拿了單子一看便大喜道謝。
而他們也決定買下兩個糕餅的方子,葉子皓回來知道鄭家免了自家的束脩後,也決定將挑豆皮的法子免費教給他們。
就算在外做官的鄭哲煜,回家也可幫忙。
在京城裡時,鄭哲煜雖專心備考而未去多加關注,但畢竟住了這麼久,對挑豆皮曬的事兒其實也有些瞭解。
鄭夫人當場拿了兩百兩銀票出來,葉子皓答應晚上把方子抄了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