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細說,聽得師長們時而嘆息、時而歡喜、時而感慨萬千,也替葉子皓捏了一把汗。
其實這幾個月來,師長們也有門道透過京城人脈打探訊息的,會不時有近況傳來。
但,到底都只是旁觀者,不如此時葉子皓親口說來清楚。
“世人都道你這狀元來得太容易,卻不知你所付出的艱辛,你所面臨的困境和詰難。”
楊先生感慨地說。
“再難的過程,都不如已得之的結果,如今子皓已是狀元,今科狀元出自靖陽,這就足夠了,值得了。”
老院子便笑了起來,很是欣慰。
在他有生之年還能見到自家學裡出一個狀元,他還有什麼遺憾的?
葉子皓見狀,連忙說起他今天來的另一個目的。
正好師長們說到話頭上,他自然要趁此機會一提回報縣學的事情。
沒想到他竟大膽到要拿御賜金錠子換白銀,大家都錯愕地瞪著他。
“有何不可呢。”最後,先開口的是老院長,笑吟吟地點頭。
“聖上賞賜你黃金,又不是不准你用,便是賞給你用的,如今你卻拿來扶持家鄉後進學子,此舉更應受到表彰。”
有老院長開口,也就代表了縣學的態度。
師長們聽了這才鬆了一口氣,便也紛紛笑了起來。
“好,且看你計劃是否成功,到那天我們都去做個見證。”
“一畝良田最高也就賣到三十兩,三千兩能買到百畝良田,你肯贈與縣學,確實能幫助許多寒門子弟了。”
“縣學自己也有百畝免稅官田,是用來維持縣學經營和師長們薪俸的,如今再加你贈予的,咱們靖陽以後怕還要再供出許多頭榜呢。”
師長們教過那麼多學生自然清楚。
很多富家子弟若肯讀書自有進益,若不肯讀書,多是玩耍所致或要接掌家業而無心入仕。
而寒門子弟多想透過科舉出人頭地,奈何家境所致,要麼做工分了心,要麼半路而廢。
如今有人相幫,總要多幾分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