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不只是欽點的榮耀,還有御筆親題的狀元及第金匾、皇家御製司定製的狀元袍、狀元印、冊。
雖沒有遊街、取公主的風光了,但詔書一下世人知,天下聞名榮登史冊,便是至高無上的風光了。
當然,這只是屬於狀元的榮耀,仕途,則取決於放官、放何官、放何地官。
一個農門子弟,不是名門望族,就算是狀元,也不可能一步登天。
這一點,葉子皓心中很清楚,因而他毫無野心,一切順其自然。
而狀元、榜眼、探花三人,當他們得到這三個欽封時,也同樣得到了翰林院的職銜。
翰林院修撰,正六品。
當然朝廷不會將科舉前三名送進翰林院弄個閒職,他們都要回去等待放官。
葉子皓領了狀元袍和狀元印、冊,與另兩人一同退出正和殿,便在殿側候著,也將自己的新袍穿戴起來。
只是互相打量著,用目光交流著,沒人敢說話罷了。
大殿裡,當今聖上和北蒼皇帝都離開了,其他人的放官,當場就由太師等人負責安排了。
兩百九十七人,有的在京做官,多入六部司職;有的去了地方,二十八州、幾百個縣,都離家鄉不是太遠,但不會安置在本地。
由此也可見,朝廷委官並不是胡亂點譜,而是根據學政司的存檔資料,都做過詳細評估的。
太師領六部官眾早在秋闈之後、春闈之前,就已將東黎各職梳理過,擬出了一份詳細的調遣之章,以及去官、留官、升官、降官、缺官細錄明冊。
當今聖上早已硃筆批示,只等新官登檔、各自派遣。
之後眾人歡喜謝恩,退出大殿,與葉子皓他們三人道喜,又是一翻熱鬧。
這時,便有司禮太監領著幾個小黃門過來。
“聖上賜狀元黃金三百兩、綢緞五十匹、文房四寶二十套。”
“聖上賜榜眼黃金二百兩、綢緞四十匹、文房四寶十套。”
“聖上賜探花黃金百兩、綢緞三十匹、文房四寶五套。”
雖然賞賜已分高低,但三人也要立刻上前下跪叩謝皇恩。
其他領了官而歡天喜地的眾人也連忙跪倒,這時心裡便豔羨極了。
黃金啊,有些人一輩子也沒見過金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