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娘把拓兒牽過去就好了,等青喜他們回來替了手,再讓娘把小的帶回來,我就不過去了,一會兒家福過來,我和二堂哥也能招待招待。”
葉子皓便說道。他剛從糧行回來又要過去,時間都耗在路上了。
葉青凰一想也行,讓拓兒去那邊就有伴兒玩耍了。
葉青柏自然沒有異議。
但葉青凰覺得小孩子拿個李子吃有些危險,於是便又拿了塊玉米糕把他手中的李子哄了下來。
還好拓兒只要有吃的都好哄,並不哭鬧。
葉子皓去廚房裡和娘說了,不一會兒葉張氏就洗乾淨手走出來,牽了拓兒出門。
拓兒雖然跟二奶奶不太熟,但聽說是找哥哥玩去立刻就蹦跳地跟著走了。
葉青凰接過葉子皓倒來的茶也坐了下來,便問二哥的鋪子生意如何。
葉青柏當初學了手藝回去後一直在練習,而周家覺得做鋪子生意更方便,因為可以做更多買賣選擇,就算生意清淡,也能在後院裡做木工。
於是經由周家爹的人脈關係,他們在城西南距離吳傢俬塾兩條街的小街上重新租了一個院子,一大家人就搬了過去。
原來住的地方因是工匠聚居,平時聯絡起來方便,但周家爹是工頭,本就做出了自己的關係網,到也不用強求住多遠。
何況他們還是在城西住著呢,物價、生活都不相上下。
主要是那院子帶著兩個鋪頭呢,不小了,價錢當然比原來的貴得多,是兩倍吧。
但若把生意做起來,所賺用來交房租,對他們來說就是賺了,他們平時還有別的賺頭不是?
對此,葉青柏也很滿意,所幸當初訂製的三用爐還沒開始打製,便改成了普通大鍋,再加一口鴛鴦鍋,一邊用來下餛飩、一邊用來燉湯。
他們本是工匠,對這種設計方面的事情都是很熟悉的,經葉青凰點醒之後,並不難按自己的實際意願改造出來。
練手藝、為鋪子做準備、搬家,一切就緒也到了四月中旬才把鋪子開起來。
開張那天早上,葉家人和周家糧行的人都捧場去吃過了。
雖然拉麵還是有待提高,但對一般客人來說,並不一定吃出差別。
而有了鋪子,葉青柏也將刀削麵拿了出來,目前這兩種面也成為鋪子裡的主流品種。
再加上面碼和湯料的心思,到月底時就有回頭客了。
為此,除了周家娘幫帶外孫和自己的小孫子,就連周家爹和二舅哥沒事情的時候,也會在鋪子裡打下手。
雖然是以周家大舅哥和葉青柏來合夥的,但周家人手也不少,主要手藝又在葉青柏手中,最後他們商定的分利方式是五份,葉青柏得二,周家得三,但在成本上卻是葉、周兩家平分。
從客觀角度來說,這樣分配已經是最不傷和氣、對葉青柏來說也不算虧的方式。
至少目前成本並沒算人手工錢,只是將鋪面房租分割了出來,加上一應器物、糧等消耗算了進去。
周家人手誰來誰不來,根據生意來看,由周家爹孃來安排,而葉青柏和周氏是肯定沒有替換的人手。
生意做了大半個月,沒見多少賺頭但也沒有虧。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農門凰女》,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