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二月下旬,當天奶奶把凰兒賣繡品的五兩銀子攥在手中,不給大伯拿去還債,反罵大伯不孝,氣得大伯吐血昏迷,差點一命嗚呼。”
“當天我爹揹著大伯去了藥廬,人還沒醒過來,奶奶卻在家中又哭又罵,後來就跟著三叔來了縣城。”
“沒有給大伯留下一文錢,舊債也依然欠了十幾兩,藥廬欠的錢更沒錢還,又添幾兩新債。”
“就不說錢,奶奶可有關心過大伯死活?可有惦記過大伯這幾個月是怎麼過來的?”
“院試結束,我登門告訴奶奶我要成親的喜訊,就問了奶奶一句,我大伯的公帳可否交與我帶回去。”
“奶奶就變臉罵我、拿掃帚打我,將我趕出了門。我成親,奶奶沒回。”
“我成親後就搬來了縣城,一住半年,奶奶從未找來過?今天這樣下雪的冷風天裡,奶奶突然穿一身補丁衣跑來罵我不孝。”
“不知道的,還以為奶奶已無子依靠,也就我一個孫子呢。”
葉子皓努力平復心情,冷眼看著被自己說得啞了口的人。
有些話,他本不想說,因為不管怎麼說,壞的都是葉家的名聲。
“奶奶最愛的幼子葉重華,吳傢俬塾的先生,自幼由大伯供養讀書,分田二十畝、菜地兩畝,起新屋、成親生子,搬縣城生活。”
“我大伯身為葉家長房,對得住他的兄弟,可是奶奶你掌著大伯的家,卻把錢一分不留地帶來了三叔家,十個月不歸又是為何?”
“就算你罵不孝子罵膩了,如今想罵不孝孫,你二孫子葉青柏多年住在縣城,就在城西,你為何不去罵一罵?專挑我一個讀書人?”
“你大孫女葉青霞,中秋節後嫁給徐家少爺,也在城西,徐家雜貨鋪那麼大,你不去討便宜,挑個這麼冷的天跑我家來說你過得不好,我不聞不問是為不孝,又是為何?”
“這麼多看熱鬧的街鄰,你們是從哪裡聽見罵聲尋來的,葉子皓不知,但你們住在哪裡,為何而來,你們自己知。”
“我的奶奶罵我不孝,就讓她說說,我不孝在哪裡?”
“小畜生!你當著這麼多人的面指責奶奶!難道就是你的孝?”
葉老太太跳著腳朝葉子皓這邊啐口水、質問著,一張老臉不知是凍的還是氣的,已是紅通通的。
若非被幾個婦人拽著,她又要衝過來打葉子皓了。
“奶奶不說,我來說。”葉子皓卻連眉頭都沒挑一下。
當他開口時,他的心便已冷了。
“我大伯臥病一年,腿腳不利索,每天家中用水、用柴,都是我和我爹在安置。”
“清明節,奶奶和三叔家未回,大伯家只有我媳婦和小弟小妹在,是我張羅祭掃山墳諸事。”
“大伯治病數月,至今仍要拄拐走路,醫藥錢、扎銀針錢,還有生活用度,皆是我媳婦出嫁前繡花所賺。”
“我媳婦的孝心感動了族裡,族長安置大伯家每天一頓飯,為我媳婦省下更多時間來繡花賺錢。”
“我媳婦的孝行在鎮上和十里八村人盡皆知,被譽為孝女,提親的人踩破門檻,她卻為報養育之恩,不願早嫁。”
“這樣的好姑娘,我豈會讓她遠嫁別家?因而我才著急提親。”
“也得到了我爹和大伯,還有族裡認同,寫下婚書交給族裡保管,也在祠堂祭告了祖先,為我媳婦正名、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