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冬天城裡燒炭,可不像農村燒火盆可以直接用柴禾。
城裡炭貴,這筆錢,也要早早準備下來。
但為了省炭省錢,最好就是暖一間屋,大家集中在一起,而不是分散待著。
夜裡睡覺時,葉青凰便說起這事兒。
他們都是生長在葉家村,家裡有炕,以前也沒有外面住過。
很多事情,都是邊走邊看邊改變,並不能事事周到、提前安排。
“等中秋之後,就把門板先裝起來,離燒炭盆還早,到時我抄書的錢,就用來買炭,應該能撐過一個冬天。”
“不過,我到想在雪天之前,把銘兒和青喜、子晨送回去,畢竟家裡有炕,夜裡不會冷。”
“青喜和子晨就算了,銘兒,他來我身邊的主要目的,是大伯希望我能扳正他一些可能被李家養歪的性子。”
“讀書,到不是這幾個月就能學多少東西,這些日子,我親力親為教了他不少東西,養成習慣就好。”
“等過了年,再接著教,明年我去鄉試,就把他們送到鄭家讀三個月,等我回來,再接著教便是。”
私塾一個季度交一次束脩,他去鄉試,七月就要動身,八月考完、放榜、回來,就快九月了。
總要提前集中精力備考,因而,前後三個月是要的。
“好,不過就送銘兒吧,青喜和子晨,讓他們自己在家讀,我盯著便是,鄭傢俬塾,普通生一個季度也要十五兩束脩呢,供三個可供不起。”
葉青凰說出憂慮。
“那就讓銘兒回鎮上私塾去呆三個月,十兩銀子,讓他爹自己掏這錢,哪有咱們幫他養兒子還供兒子讀書的道理。”
葉子皓一聽,立刻說道。
“畢竟我是去趕考,又不是不教他兒子,他應該沒話可說,李氏要鬧也是無理取鬧,徒惹人笑罷了。”
他,自然是那個自私的葉青楓。
葉子皓對兩個堂哥都沒有好感,或者說,對葉青楓、葉青柏、葉青霞,都沒好感。
這些人欺負他家凰兒,他記著仇呢。
若不是大伯憂心,他才不接銘兒這一樁事兒。
“嗯,是該這樣。”葉青凰這才鬆了一口氣,聽他說要送隔壁鄭傢俬塾,她就有些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