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以往,可能只會多看一眼便走了,不會過來,如今關係近了些,到是可以串串門兒的。
“正是小弟和堂弟,還有這位是堂侄,今天搬過來與我們一起住。”
葉子皓站在驢車旁,連忙作了個揖。
葉重義和葉重信也剛下驢車,見鄭夫人走過來,連忙客氣地抱拳一禮。
鄭夫人也向他們還了禮,知道是葉案首的父親,那另一個拄著柺杖的,怕就是大伯了。
葉家三房的情況,鄭先生與葉子皓書房喝酒時聊起來,也是略知一二的。
葉案首的大伯常年臥病、腿腳不便,也是案首娘子的養父;爹是村裡木匠;三叔是吳傢俬塾的女婿葉重華。
不論葉重華的品行如何,只從葉案首將小弟帶在身邊親自教導,而不送去吳傢俬塾這一點,就知他們關係並不親近。
鄭先生雖有些迂腐文人氣,但智慧和眼界並不低,常年在縣城開塾,各方人脈也是有的。
看事情,便也通達。
所以鄭夫人只消一眼,便分辨出來,也沒多聊,打了招呼便回自家去了。
這時院門也開啟了,原來葉青凰正在廚房裡做吃的,大家都從後院裡跑過來,開門便慢了些。
“你們來啦,正包著餃子呢,想著今天中午吃餃子呢,怕你們許久沒吃會惦著呢。”
葉青凰給兩個爹行了禮,便笑看著小兄弟。
明明是不確定今天會來多少人,不知道怎麼安排菜,便決定包餃子,但被她說出來,好像是專程為久未吃餃子的小兄弟準備的。
頓時把小兄弟樂得眉開眼笑。
他們上回吃餃子,已是幾個月前了,也是葉青凰包的。
葉青凰和小兄弟說笑著,眼睛便看向手中提著小書箱站在門口有些無措的孩子。
初到縣城的不安與興奮,都在這孩子臉上表露無遺。
“銘兒,以後就在縣城讀書了,要好好學習,有事情就和堂嬸說,不要擔心。”
葉青凰走過去,在葉方銘面前蹲下,抬手摸摸他的頭,微笑地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