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年輕宦官將信將疑。
“千真萬確!”楊炯斬釘截鐵地回答道,“我對帝君的景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天地可鑑!”
這個年輕宦官名叫韓順喜,正是顧旭殺死天行帝那天,在漢白玉石階下帶頭高呼“吾皇萬歲”的那位。
隨著天行帝之死,昔日大齊皇宮中權勢滔天的幾位大宦官,諸如秉筆太監曹通等,皆因懼怕顧旭的清算而紛紛選擇自戕。
顧旭入住紫宸宮後,出於節省開支的考慮,再加上作為一個穿越者,他早已習慣了自己照顧自己,不喜歡隨時隨地被一大群人眾星捧月般地服侍,便裁撤了大量宮內人員。
畢竟他前世在商店購物時,都喜歡獨自慢慢挑選,若有店員過分殷勤地跟隨在側,他便會感到不自在。
倘若連吃飯、喝水、洗澡、穿衣等日常瑣事,都有一大群宮女太監在旁邊圍觀,那對顧旭來說,無疑是難以忍受的。
宮中的宮女嬪妃,基本上已被放歸民間,擇良人而嫁。
過去二十餘年,天行帝閉關修煉,不近女色。然而,朝廷仍遵循舊制,每隔三年便在民間舉辦選秀。
如此一來,紫宸宮中便聚集了眾多年齡在二十至四十歲之間的“大齡處女”。
她們在深宮之中度過了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卻連皇帝的面都未曾見過。
顧旭對此不禁感嘆,這真是飽漢不知餓漢飢。
他的軍隊中,一大群光棍士兵娶不到媳婦,幾乎到了看見母豬都覺得眉清目秀的地步;而天行帝卻為了所謂的“皇室面子”,將數以千計的女人養在宮中,讓她們無所事事。
這是一點也不擔心大荒生育率下降、人口出現負增長麼?
對於顧旭頒佈的放宮婦回民間的法令,大部分宮女嬪妃都感到由衷的欣喜,紛紛讚頌新君的英明決策。
她們就像是長久被囚禁在籠中的金絲雀,如今終於得以解脫,重獲自由。
然而,也有極少數人,在即將出宮之際,遠遠地瞥見了新君那年輕挺拔、玉樹臨風的身影,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情愫,竟又提出了想要留下來的念頭。
但顧旭都斷然拒絕了。
一方面,他並非濫情之人;另一方面,趙嫣當時還在他身旁,笑盈盈地看著他。
若是打翻了她的醋罈子,他的下場絕不會好過。
至於宮裡的宦官們,原本以為也要捲鋪蓋走人,但顧旭考慮到他們出去後可能會遭人白眼,很難“再就業”。
於是,在清理了一批為非作歹、貪贓枉法的大太監後,顧旭把剩下的人留了下來。
不過顧旭並沒有讓他們閒在宮裡,而是將他們派遣出去,處理新朝初建時期的一大堆雜務瑣事。畢竟他目前手下人手緊缺,這樣做也算是充分利用了勞動力。
有人曾向他進言道:“帝君,宮中僕從數量太少,恐怕難以彰顯您的皇家威儀。”
對此,顧旭內心暗自腹誹:你想讓我多招人,那這些人的工錢是不是也由你來出?
然而他嘴上卻雲淡風輕地回應道:“一個人的威儀,並非取決於他手下僕從的多寡,而是源自於他自身的實力。”
第一個投誠的韓順喜,因家世清白,沒做過什麼惡事,被顧旭臨時提拔為“隨堂太監”。
由於目前地位比他高的太監,要麼已經死去,要麼被關進了大牢,韓順喜瞬間便擁有了內廷的最大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