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火經……”顧旭心頭默唸。
當他把石壁上的刻痕想象成是一幅圖畫,想象成是火焰燃燒的紋路,他的腦海中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出地獄業火的場景。
隨後,大量的資訊湧入了他的腦海,構成了一部複雜深奧的經文。
“業火經”對於他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從來沒有在他讀過的道法典籍中出現過。
顧旭猜測,這或許是因為“長命教”作為魔教被大齊王朝取締後,它的一切道法、武學秘籍均被隨之銷燬,不得流傳於世。
這部隱藏在石壁中的《業火經》,大機率是當初長命教修習的功法。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長命教很多年前是曾有過聖人級別的強者的,”顧旭暗暗想道,“這意味著這部《業火經》應該是蘊含著大道真意的上品功法。
“它跟《赤炎真訣》都是火屬性功法,但它的火焰要更加灼熱,不僅能像《赤炎真訣》一樣淨化陰氣、淬鍊真元,而且還能在千錘百煉之中強化神魂。倘若修習這部功法,我掌握的‘日蝕’、‘星垣’等神魂攻伐之術,威力都會大幅度提升。
“尤其是在我晉入第五境、能夠神魂離體之後,它的這些作用會更加明顯。
“唉,只可惜它是上品功法……”
因為顧旭立志要修成聖人,所以他必須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被其他修士視若珍寶的上品功法,對他來說卻是阻礙他前進的桎梏。
其他人,尤其是那些平民出身、自幼缺乏修煉資源的修士,當他們看到這部《業火經》的時候,或許會像發現了價值千金的寶藏一樣心花怒放。
但是顧旭的心裡卻毫無波瀾。
畢竟上品功法這玩意兒他用不上。
然而,當他把《業火經》的經文在腦海中詳細看了幾遍之後,他突然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業火經》對修行境界的劃分,似乎跟大荒其他的功法都不太一樣。
在大荒正統的修行體系中,九個修行境界分別叫做“鬼門關”、“黃泉路”、“望鄉臺”、“奈何橋”、“望鄉臺”、“孟婆亭”、“酆都門”、“閻羅殿”、“九幽獄”和“登仙道”。
但在《業火經》中,九個修行境界則叫做“剝衣亭”、“黑繩獄”、“剝剹血池”、“誅心獄”、“枉死城”、“熱惱獄”、“惱悶鍋地獄”、“阿鼻地獄”、“涅槃”。
前者是先下地獄再上天堂。
後者則是一直在地獄中接受業火的炙烤和洗禮,待把自身的汙垢和罪孽洗滌乾淨後,實現靈魂的超脫和肉身的不朽。
而且根據經文裡的描述,若要達到較高的境界,除了苦修和悟道之外,還需要一種名叫“念力”的東西。
顧旭研究了一會兒,發現這“念力”的意思其實跟“香火”或者“信仰”比較相似,是指來源自他人的、發自內心的信賴和景仰。
“難怪這個‘長命教’會被大齊朝廷消滅掉,”顧旭若有所思,“在信奉太上昊天和紫微大帝的大齊王朝,修習這種自身成神的法門,確實可以說是藐視上蒼、大逆不道。”
這樣一部離經叛道的上品功法,顧旭自然不可能去練它,畢竟他還現在吃著朝廷的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