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一場鬧劇將餘啟明心頭的疑惑沖洗得一乾二淨,那些擠上來的村民也因此停止了對餘啟明等人的“騷擾”。
說到底,楊陵的村民也並沒有看起來的那般市儈,聽著剛來那幾人的調侃,不少的村民也有些不好意思,將堵住的路讓了開來。
抬頭看去,餘啟明也算是看清楚了那幾人的模樣。
來人一共三男兩女,光是從打扮上看,就能看出他們是和餘啟明等人一樣從外面來楊陵“探險”的,而這幾個人的身份也正和餘啟明等人猜的差不多,就是昨日稱作大巴車來到楊陵的旅客。
不過與餘啟明等人不同的,這幾個人可沒有一個是第一次來楊陵。
少了村民的叨擾,幾人就這樣各自介紹起來。
名字不過是代號,暫時不提也罷,真正讓餘啟明在意的,其實是這幾人在村子裡的行事風格。
不是第一次來,便沒有餘啟明等人的這般迷茫,聽幾人介紹時餘啟明才得知,其實,在楊陵村裡居住也有著諸多的“規矩”。
若真的沒有熟人介紹的話,大多數來村子裡居住的人基本都會被村民們狠狠地宰上一筆,楊陵村少有商貿,但這些年其實從村子裡走出去的人並不少,沈家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事實上,由於來往的楊陵的旅客眾多,聽過了諸多對外界的描述,大多的楊陵村民也對外界多有嚮往,於是便有了這些昂貴的收費專案。
不過,像是比較熟門熟路的人就很少會在這方面吃虧了。
雖說村子看起來並不大,但實則這裡的空屋並不少,來楊陵的人雖然是抱著旅遊的名字,但實際上卻很少有人會在意多舒適的居住環境,一些囊中羞澀之人便會居住在這些空屋之中。
當然,用了人家的地皮,錢還是要付的,只是相比之下少了很多。
然而,即便如此,當了解了居住的價格之後,餘啟明依舊露出了一臉的窘迫。
就算只是藉助在那些廢棄的屋子裡,他的錢都只夠付三晚上的,而且還不算是飯費。
他當然也想著村民們能夠網開一面,可誰知對於這一點楊陵村的村民卻近乎偏執一般地守著對外來人的規矩,任憑餘啟明想盡了辦法也行不通。
俗話說,出門靠朋友,事實上餘啟明也拉下了臉皮試圖向同行的幾人想要借一些錢財,然而,以他的交涉能力,這些事不提也罷。
至於向村子裡的人賒賬......呵呵,那些村民又不是傻子,他總得有結清的機會才是,誰敢保證餘啟明下次還會來楊陵。
最終,倒是一個姓楊的小哥給了餘啟明一個建議。
楊陵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對外界感興趣,雖然常有外面的人進來,可是這裡人的思想卻幾乎沒有怎麼改變,固執、傳統、封建,那些想要出去的楊陵人多數也就是對外界的模樣感興趣而已,楊陵自古以來都有自己的信仰,沒有明確的祖訓,但對在這裡土生土長的人們來講那些已然是約定俗成的真理。
真像是沈黎一家那般完全離開了楊陵的人這麼多年也沒有出幾個。
此般境況之下,顯然,村子裡那些無兒無女又年歲已高的老人家便成了唯一可能不會讓餘啟明付出太多錢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