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你推測的確實沒有問題,但你忽略了一個問題。
我們當時被告知的進入宴會廳的人數,是六個,不是七個。”
餘啟明皺眉不解,林佳藝則繼續解釋道:“如果是七個人的話,那你的推測就完全沒有錯誤。
周可菲是這次詭屋給我們的鑰匙,她的存在,對應的就是那個多出來的‘它’。
但是現在,我們的人數里少了一個人,這個少了的人,並不是說我們之中少一個與鬼對應的替身,而是多了一隻鬼,想要與‘它’爭搶同一個替身。”
話及於此,林佳藝便不需要繼續解釋了。
餘啟明恍然大悟,他少算了一個環節。
這次任務的內容其實相當簡單,僅僅是透過那些鬼殺死了全部與他們的樣貌相同的人便可以看出,這次任務裡的鬼是在找替身。
所以在進入宴會廳時,被保安告知的他們一行人的人數才不僅僅是四人,餘啟明第一次真正見鬼時,見到的也都是那些舞會參與者的模樣。
以這種想法去計算,許言、林佳藝、餘啟明三人各對應了一個鬼的存在,那麼剩下的周可菲則是對應了他們要去尋找的那個“它”。
這樣計算,他們一行的人數便正好是七人。
而也是這樣理解的話,‘它’的存在也就符合詭屋的規則了。
它是特殊的,任務裡所有出現過的人都帶著面具,那麼既然“它”成為了任務規定的鬼魂,就一定會尋找與所有戴著面具不同的那個人。
而周可菲的表現,恰恰滿足這個條件。
即便是帶著詭屋發放的面具,即便是在與餘啟明逃亡的過程中,她都未曾有過對自身的偽裝,再加上當時保安在舞會里直接找到了周可菲。
這一點,便足以被佐證。
但是,實際的情況卻是,他們被告知的人數,是六人而並非是七人。
這才是讓餘啟明推測出錯的問題所在。
餘啟明忽略了一點,當時告訴他們進入人數的,是代表了鬼的保安,而不是於信箋之上出現的文字。
詭屋的規則雙面約束,告與他們一行六人,不僅是詭屋對執信人的提示,其實也是詭屋對鬼的提示——它要尋找的替身,就在這一行六人之中。
餘啟明之所以出錯,是他認為自己一行人中,有兩個人未曾有與之對應的鬼魂。
但其實如果反過來想,也可能是周可菲一個人,對應了兩個鬼魂。
這才是林佳藝話裡的含義,而這,也正是詭屋所設定的生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