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
李長壽恍如是聽到了最好笑的笑話,卻究竟是忍住了,沒對這個本家的老匠戶發火,道:“敢問李老你的高見那。”
見李長壽並沒有發火的意思,而且,明顯是真想打製一些上好的鳥銃,這個叫做李振督的老匠戶,也稍稍放鬆了些,但又糾結了片刻才道:
“千總爺,您若是想打製上好的鳥銃,最重要的,怕就是銀子了。若按照咱們大明的慣例,差不多八九斤、十一二斤生鐵,能出一斤好鐵,但是,若想打製一杆上好的鳥銃,差不多得要四斤半、小五斤的好鐵。”
看李長壽連連點頭,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李振督也愈發自信,忙又小心解釋道:“千總爺,小老兒我在來咱們千戶所前,原來是在撫順,專門打製鳥銃的。但撫順那邊有鐵礦,且質量頗好,一杆上好的鳥銃,若全算下來,差不多要個六兩多、七兩來銀子。可,可咱們現在在這朝鮮……”
“老李,在這朝鮮怎的了?你有話儘管直說,我李二聽著呢。”
李長壽隱隱已經有了預料,但依然忍住了,很尊敬的請李振督解惑。
“千總爺……”
李振督不由苦笑:“咱們在這鐵山,很多事情,千總爺您想來也是知曉的,這地方本來就窮,東西還少,很多東西,以前可能十個大子都不值。可……現在,一兩銀子都不一定能買到的。不說其他,就單單是生鐵,怕是要比小老兒以前在撫順時,貴了三成還多,東西還不到的……”
說著,他放棄了一般道:“千總爺,若這般算下來,咱們就算按照最順利,最省銀子的演算法,一杆上好的鳥銃,怕也得十二三兩,乃至是十四五兩銀子,都不一定能打住啊……”
“是啊,千總爺。不是小的們不想為您效力,是,是這等銀子消耗,太甚了哇。若是傳出去,怕,怕人家都會笑話您的哇……”
旁邊,另一個叫王森的老匠戶,也止不住苦笑著附和,勸李長壽打消這個念頭。
畢竟,因為這些綜合匯聚的原因,現在,東江本身的火器使用率,都是比以前低了許多。
便是真要用火器,也絕不會自己打製,而是找朝廷要的。
“這樣啊……”
李長壽眉頭止不住緊緊皺起來,負著手來回踱步。
後世時,他也看過明末的一些資料,特別是戚繼光戚大帥的《紀效新書》。
按照資料中的記載,正常狀態,一杆上好的鳥銃,成本價也就在三四兩,四五兩左右。
而此時,李振督和王森他們的報價,儼然也有點超脫了李長壽的承受範圍。
畢竟,這世界上,可沒有人願意當冤大頭!
誰的銀子又是大風颳來的呢?
但真正冷靜下來,仔細思量,李長壽卻也找不出李振督、王森他們話裡的破綻來。
畢竟,朝鮮當下就是這麼個行情。
而各種原因疊加,韃子那邊,這個成本恐怕還要再高很多。
須知,後金韃子可是全民皆兵,基本上每個人都要披甲,且不只披一層甲的,遼地此時現有鐵礦的那些產量,怎麼可能夠?
而他們透過晉商的渠道,便是能搞好上好的鐵礦石、生鐵的,又得多少成本?
李長壽止不住又想起了歷史上,皇太極親領的‘烏真超哈’。
便是到了那個時候,滿清其勢已成,直接把大明揍的都找不到北了,各種火器,特別是火炮的研製、開發、打造,依然是天文數字。
無數的滿蒙王族都是不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