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神鴆大喜,又低頭以示臣服,心中喜悅,若能得一個正果,誰願意當妖獸,天劫來臨,必死無疑。
沈元景吩咐楊達與司徒平,將之移到一間密室,任其慢慢恢復。
……
凌渾自去聯絡同道,俞巒與崔五姑又在加緊祭煉法寶,這幾日便有閒暇,沈元景這才將九疑鼎取在手上,仔細觀摩。
這古鼎若是顯出原形,也不過二三尺大小,通體金色,鼎蓋上蹲著一個異獸,鼎腹上也滿刻著許多奇禽異獸與山嶽風雲水火之狀,還有不少丹書古篆,形制奇古,光彩燦然。
一篇古篆自然是記錄此物的功用,能收斂山河、裝載天地,並具有萬類萬物,天地山川、風雲雷雨,至日月星辰、飛潛動植無所不包。
只是威力如此之宏大,所要的法力也是不可思議,如沈元景驅動,能將一山地肺之水火風雷收盡,已經是勉力為之。
他往內看去,又另見文字,才是記敘的如何煉化此鼎,卻也非常繁複,須得用大法力,耗費十數年的時光。
這倒也不出所料,想那靈翠峰,取材便是天地精華凝結的一塊萬年碧珊瑚,就算不雕琢,也要勝過一般天府奇珍,經由長眉真人祭煉,還須放在峨眉山千百年,才能大放光彩。
九疑鼎威力如此之大,要是輕而易舉就能被人煉化,豈不是隻要會點法力的修仙者得到,便能舉世無敵?
只是沈元景卻是沒有這麼多功夫耗在這上頭,九天元陽尺功效雖然稍遜一絲,可更為合他所用,能做成道之寶。且就算有了《長生訣》所載的煉化之法,也要十二年方可見功效,哪裡還抽得出時間來。
如此他只依了鼎外祭煉之法,三遍之後,能夠動用個大概,又取出裡頭混沌元胎,帶有青白微光,混混沌沌,並不十分透明的一粒雞蛋形大小的圓珠,觀摩一番,才將鼎放入寶匣,以後再思量如何處置。
那昊天寶鑑其質非金非玉,甚是沉重。正面乍看,青濛濛的微光閃爍;定睛注視,卻是越看越遠,內中花雨繽紛,金霞片片,風雲水火,一一在金霞中現形,隨時轉幻,變化無窮。
翻轉過來,果然背有蝌蚪文的古篆和雲龍奇鳥之形,看似隆起,摸上去卻又無痕,非刻非繪,深沒入骨。
只是這等祭煉之法,只能初步驅動,更深一層的口訣,不知藏在何處,他現下也無功夫耗費精力探尋,便也擱置。
到得最後,沈元景叫來司徒平來,予了他一碗萬古燈油,以助那兜率火興旺,又自嘆道:“火有油有,惜無好燈!”
餘英男正待說話,忽然楊達過來,說道:“師父,山上來了一位坤道,自稱米明娘,帶著一件禮物,前來投師。”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