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在勤政閣內,喝了兩碗濃濃的參湯後,就半躺在坐榻上,讓大臣們擬定南邊糧草的章程。筆&趣&閣.fo
楚昭恆先前已經帶人核實了各地糧庫賬冊,元帝覺得楚昭恆所擬定的運糧之策可行。
在派人增援玉陽關一事上,卻是幾位大臣各有各的看法。
往年玉陽關告急,都會派周伯堅增援。顏明德和周伯堅是多年的老交情,兩人合得來,增援合兵後協調也方便。
現在周伯堅鎮守兗州,不能離開。
其他地方的將領,還有何人既能服眾、又能與顏家父子相處得來呢?
一個下午議事,這事還是懸而未決。
元帝讓幾人擬了幾個候選人選。
第二日早朝之上,這幾個人選一說出來,支持者不一,太子一派和三皇子一派相持不下。
元帝看楚昭業面色淡然地看著兩派相爭,這個兒子,是打算讓自己看看他的實力?
“業兒,你覺得何人可為帥?”
“父皇,兒臣覺得,這幾人都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妥之處。”楚昭業緩緩開口,說了一句不偏不倚的廢話。
元帝眼中的冷意,他當然看到了,但是,此時若還不爭,要等什麼時候?
“父皇,兒臣想,不如讓兒臣帶兵去增援玉陽關吧。聽說北燕國主御駕親征,我們大楚皇室,也不是貪生怕死之人。兒臣願為國出征,請父皇成全。”他的話,說得大義凜然。
三皇子一派的人聽到楚昭業要親自帶兵,都有些愕然,但很快,就有反應快的,附和起來,“聖上,三殿下大義為國,實在是當世楷模啊。”
“聖上,臣覺得三殿下如此大義,應該成全。”
隨著接二連三的稱讚,太子一派有些憋悶,若不是太子被禁足,難道太子不會自請帶兵嗎?真是被人撿了個大便宜。
元帝聽了楚昭業的理由,有些為難。北燕國主帶著太子出征,士氣大漲。大楚若不想弱了聲勢,
其實自己御駕親征是最好的。
但是,自己的身體自己清楚,還能撐幾日?只怕沒到玉陽關就死在半路上了。而楚昭恆呢?他自小未習武,根本無法帶兵。
楚昭業自小習文練武,還曾跟著林文裕等人學過兵法,與武將也多有交往。若不是其心叵測,他代表大楚皇室,帶兵增援玉陽關,對士氣的確大有鼓舞。
自己原本對楚昭業也是有幾分滿意的。但是昨日醒來後,看了康保的所謂血書,不禁心寒了。
若是楚昭業是太子,只怕自己昏迷這些時候,早就在昏迷中駕崩了。
元帝正在為難時,守候在金鑾殿外的太監,跑進來稟告道,“啟稟聖上,外面,顏……哦不,三品撫遠將軍顏寧,在外覲見。”
那太監顯然有些不知所措了。
大臣們聽到“三品撫遠將軍顏寧”這個名頭時,各自都呆愣了一下,然後,才反應過來,這是顏明德的女兒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