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寧兒,你們父子送不送有什麼差別。你這當人父親的,反正該在時也不在。”
顏明德聽到秦氏這話,也是無奈。
那夜謀反,他不能帶人去闖宮,秦氏知道輕重,當時並未說什麼。沒想到事後,倒是記起來了。顏烈不在,他求助的眼神,只好看向顏寧。
顏寧知道父親的意思,先與秦氏說,“母親,明日我們還是不要出門吧。這次,少說也要殺個幾百人了。”
她一開口,秦氏自然答應。
原本是想挑個好日子去佛前燒香,感謝佛祖保佑顏烈和顏寧都平安無事。但是,這好日子居然殺人的日子,那她說什麼也不願選這天去廟裡了。
“母親,您也別提那夜的事啦。父親這麼做,也是為了顧全大局。”
秦氏當然也知道是這麼個理兒,可明知道兒女在險境,卻不能去幫手,這滋味,太過難受。看顏寧還眼巴巴地看著自己,她岔開話問道,“太子殿下這次,不求情嗎?”
太子楚昭恆接了元帝的聖旨,調查靖王叛亂一事。
他一改往日溫文作風,做事雷厲風行,一下就拿下了不少靖王餘黨。
招福和封平都來顏府探望過顏寧,按著楚昭恆的意思,將這些事,當成閒話,告訴了顏寧。
楚昭恆與鄭太傅、潘少傅還有封平等都商議過,趁此機會,一舉掃除一些二殿下和靖王在朝中的影響,為楚昭恆立威。
對元帝來說,一個賢明在外的太子是不錯,但更需要的是一個既有賢明也能冷血的帝王之才。
楚昭恆將謀逆一案調查之後,就具折上奏了。
據說楚昭恆去勤政閣遞摺子時,元帝當時拿著摺子,看著上面那近兩百多人的名單,列了哪些是參與謀逆、哪些是附逆,還有哪些人是往日與逆賊親近但此次並不知情。這些人有京官也有外任的官員,且都證據確鑿。
短短半個多月,能查得如此詳盡,殊為不易。
“太子,這些人,你看如何處置為好?”
“父皇,兒臣以為,對謀逆者,當誅九族。附逆者斬立決。往日親厚此次未參與的官員人數較多,不如徐徐換了,也免得再有餘孽。”
“哦,這可要殺不少人。”
“兒臣以為,本朝從未有謀逆之事,得重懲才可以儆效尤。”
“好,那就這樣辦吧。”元帝贊同了。
這才有了明日的處決。
顏寧沒有告訴秦氏,明日的殺人只是一部分,內刑司裡還關著幾百個太監宮人,還有抄家滅族的那些人。
這一殺下來,好歹也要上萬人吧。
從來謀逆,不論成敗,都得死一大批人。差別,也就是死的是哪些人罷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