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面前,姜雪顯得頗為清冷,她微微蹙眉,問道:“人齊了麼?”
蘇覽這才意識到自己有些失禮了,連忙輕咳一聲掩飾尷尬,然後點了點人數:“都到了,我們走吧!”
“走嘍!”幾個沒有進入過副本的隊友大喊起來。
蘇覽忍不住提醒道:“你們進去之後可千萬注意,記住我路上說過的話,不要大聲喧譁,不要衝動冒進。兵馬俑一次性最好控制在一兩隻,由遠端引到偏僻的地方圍殺!此外,還要注意他們頭上的髮髻樣式。儘量挑那些髮髻斜斜紮在左右某一側的下手!”
顯然,在來之前蘇覽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功課。
在戰場上,是很難分辨敵人實力的強弱的。
不過秦朝計程車兵是個例外。
因為軍功爵制度的盛行,秦朝計程車兵,強弱基本是一目瞭然。
因為他們的爵位,基本上來自於自己在戰場上的斬獲。
商鞅規定:秦國計程車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軍官】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證據是敵人的首級。就是說在戰後,把敵人的人頭砍下來,帶回軍營作用證據。
而這很自然地就使得秦朝的軍隊都擁有了非常強的殺戮意識。
而殺敵越多,爵位自然也就越高。
那麼,爵位怎麼劃分呢?
古籍中記載,秦軍是“科頭”——既不帶起防護作用的頭盔——作戰的。
步兵兵馬俑戴著麻布做的尖頂圓帽,和軍官俑戴著的板冠明顯起不到防護作用,所以這隻能是爵位級別的標誌。
兵馬俑最前面的三排弩兵,身穿布衣,頭髮統一梳成一個上翹的椎髻,身上也沒有穿著鎧甲。他們很可能就是擁有一級軍功爵位“公士”的軍人。
而身穿鎧甲、戴著麻布做的尖頂圓帽的步兵是擁有二級軍功爵位“上造”的軍人。
秦軍中的軍官又是什麼樣子,如何劃分級別呢?
秦軍中是擁有戰車的,在一輛戰車上,左右兩人使弓箭、戈進行戰鬥。中間的駕駛員,是車長,也叫馭手,主管一輛戰車。
根據史書記載,駕駛一輛戰車的馭手的爵位至少要在三級以上,從兵馬俑的馭手俑板冠來看是最基層的軍官,也就是第三級的“簪裊”。
還有的軍官俑,他們戴的也是板冠。但板冠的中間有一條稜,可能是軍侯一類的基層軍官,負責縱隊所屬的一個分隊,這就至少需要“不更”甚至是“大夫”才可以了。
還有就是將軍俑。這個比較好認,他們雙手按劍、板冠樣式複雜,身穿兩重戰袍,外罩鎧甲,前胸和後背都有花結,一看就是威武的將軍。
而將軍的武力值當然是極高的,絕對不是蘇覽他們能招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