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翟飛雲示意了一下。
於是他身後的巨大熒幕上開始播放起了各種災害的場面,有怪物在城市間橫行的,有鋪天蓋地的炮火的......
“雖然這些畫面目前都還沒有發生,但這並不能代表它們不會發生。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事件發生的時候,能第一時間派出最精銳、最迅速的戰士,對災害進行防治。也請所有的人民在遇到災難時不要慌張,首先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等待我們的救援!”
大熒幕上的畫面一轉,出現了“伏羲一號”裝甲的樣子。
“‘伏羲系列’裝甲的作用,不僅僅是用來作戰。它裝載的助力機械臂,最大可以讓穿戴者的力量達到一噸,而附加的超級跳躍能力,則可以在不借助其他外力的情況下將穿戴者輕易送上四五米的高空!每一個穿戴者,都可以成為超級戰士!應對不同的作戰環境時,它還可以非常簡便的進行針對性改裝,使穿戴者能在作戰環境上獲得最大的初始優勢!”
翟飛雲對此早有腹稿,自然是侃侃而談。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顯然是這次大會中很重要的一環。
接著,其他記者也踴躍提問,不過,因為有了第一個冒失的記者的教訓,後面的人倒是都收斂了一些。
期間,有對“伏羲系列”裝甲的介紹和說明,還有對超管局職權的說明。
當然,也有人對“盤古一號”機甲用途表示了質疑。
雖然機甲在許多作品中都有出現,比如:《機動戰士高達》系列、《環太平洋》電影、《逆戰》遊戲等。
然而,如果放在實際中,大部分人對機甲的戰鬥力都要打上一個問號。
然而實際上,翟飛雲卻解釋道:“盤古一號”機甲的定位,從一開始就不是像影視劇作品中那樣作為單兵作戰單位使用的。
可以把“盤古一號”看成是一架“陸上武裝直升機”。
它們的主要任務和坦克有些相似:打擊敵人火力點,撕破對方防線。
而作為武裝直升機和坦克的結合體,陸戰型“盤古一號”機甲會具有優秀的火力,良好的防護能力,以及不俗的機動效能。
當然,如果可能的話,科研院也會著手研發比較輕便的空中型機甲和海戰型機甲,但具體的樣式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單只是目前的陸戰型“盤古一號”,實際上就已經可以大做文章了。
在武器方面,它可以在特定位置掛載武器,不考慮複雜性和穩定性的條件下,也可以像人一樣抓握武器。這既方便了機甲專用武器的開發,也讓機甲的武器更換變得更加快捷,同時讓機甲擁有了較為全面的攻擊能力,在對付步兵、裝甲車輛、低空飛行器時更加得心應手。
畢竟誰也不知道,未來要面對的會是什麼。
如果遇到一些比較笨重的敵人,那用坦克什麼的尚還能發揮作用。
但如果一旦遇上破壞力強大、行動又敏捷的對手,那比較笨重的坦克,顯然就不適合了。
在動力方面,“盤古一號”機甲既能夠像車輛一般在路面上行駛,同時也能夠像人一樣行走、奔跑。不過鑑於其自身重量與體積的關係,“盤古一號”機甲不會暫時具備跳躍和飛行的能力,但可以載入航空發動機,以提高機甲的高速巡航能力,增加作戰半徑。
在戰鬥控制方面,“盤古一號”機甲採用的是固化控制和模擬控制雙行。
固化控制,即為透過系統來控制機甲,將機甲的大部分動作處理交給計算機。而駕駛員則主要控制火力系統,進行瞄準、戰術分析等。
而模擬控制,則是透過駕駛員自身的動作來控制機甲的動作,能夠讓機甲完成許多複雜的動作),讓機甲能夠更好的適應不同的作戰環境。
受限於技術的原因,雖然理想狀態是使用模擬控制,但目前的“盤古一號”採用的依然是固化控制的方式。
最後還有防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