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回到永樂當師爺> 第九章 建文餘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章 建文餘孽 (1 / 3)

宋渡的眼眸似星辰大海,深不見底,半晌,彎軀著身子在案桌前獨自悲鳴,細數他倆曾經美好時光,那是僅屬於他倆最珍貴的片段,多麼美好,多麼深刻啊。

可惜櫻雪姑娘已不在他身邊,漸漸,宋渡終於捨得停止悲鳴,拂袖抹去兩行淚,起身緩道:“櫻雪前兩日對我說過,若她有一天她離去時,囑咐我切勿傷悲!”

宋渡的聲音有些幽哽。

櫻雪姑娘早已意識到有人要殺害她,可那時宋渡又怎知道呢,也就是說她與兇手確定相識,他們是否利益衝突還是有何把柄被她知曉才惹來殺生之禍?

林希皺眉托腮在不大的屋子裡來回踱步,突,驟停,道:“那日櫻雪姑娘除說這之外,還說了甚,或有交於何物於你?”

宋渡雖未在悲鳴卻也不知,搖了搖頭。

遂,林希摞到宋渡身前,拍了拍他的肩,道:“現在最重要的是找出殺害櫻雪姑娘的兇手,盡力記起你倆在這些時日相處時所有可疑之處…你與櫻雪姑娘是這世上最親的兩個人,人一般在將死前,會與身旁最親之人留下遺言叮囑等等,望你不要遺漏任何可疑之處。”

宋渡聽完,猛然驚醒點了點頭,遂絞盡腦汁回憶當天所有經過,一手還在比劃甚,嘴裡不停喃喃自語著:“不對!”

“還是不對!”

捕快們在不大且有些擁擠的小屋子內左右橫翻,卻未發現甚,半晌,宋渡忽拍了拍腦門兒,驚道:“我想起來了,那日櫻雪她非要吃桂花糕,讓我出門上街為她買,以往每次都是她親手將桂花糕帶來與我一起品嚐,可前兩日她卻是空手而來,於是,我便出去給她買桂花糕,不知這段時間櫻雪在屋做些甚!”

林希道:“人在得知自己將死之時,必定會尋身邊最親的人傾訴或懷念或叮囑等等,因此櫻雪姑娘極有可能在那段時間內在屋內藏了甚東西留給你!”

宋渡如學得新學問,輕點了點頭。

林希隨即吩咐捕快又將屋內再細細嚴察一遍,絕不可放過任何可疑之處,遂,眾人再次翻箱倒櫃掘地三尺將屋內翻了個底朝天。

卻仍不見可疑之物,更不見可疑之處,儘管夜已深,眾人漸漸面帶疲態,但未有一人抱怨,就連襄萍都在床榻那邊細細搜查,眼瞧屋子一片狼藉,該搜的地方都已搜乾淨,就連蒼蠅縫都沒放過,僅剩最後沒把床底掀開,遂,林希抬眸緊凝著那床榻,半晌,吩咐捕快將床底掀開。

忽,牆角內下一處,似有一道殘破裂縫引起林希注意,遂,上前軀身察看,這是一道長三寸,高一寸的裂縫,青土封合,林希將青土取出,只見內側有一封書信。

取出書信,宋渡也湊了過來檢驗信件上面這清秀婉雅的字跡確是櫻雪姑娘無疑後,遂,又拆開信封,內有倆封信,其中一封是專門寫於宋渡的,內容幾乎是對他的愛戀與不捨之情。

宋渡含淚凝著信件,兩手如寒風刺骨瑟瑟顫慄,淚湧浸落信上兩處,模糊上面涓涓字跡,可憐這一對苦命鴛鴦,從此陰陽兩隔,他再也感受不到她的溫柔,她再也擁抱不了他的懷抱。

林希開啟餘下一封信,剛閱兩行,內容使他不禁目瞪口呆,實在難以置信:奴家本是建文陛下身邊暗探,一直匿於黎城,監黎城一舉一動,以備日後反當今聖上。

然後奴家早已厭惡那暗無天日的探子日子,又見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本欲潛逃北荒,從此隱姓埋名,然與君邂逅,一見傾心,暗許芳心欲隨君執子攜手,與子偕老。

不幸的是,建文陛下不知從何處得知你我之事,便派殺手欲將君除之,奴家自知有負建文陛下,亦不願見你深陷其中,若君看到此封信時,奴家已先行黃泉,請君切勿輕生傷悲,務請君將此封信交於官府之人,勿讓黎城戰火紛飛,生靈塗炭!

櫻雪姑娘的這封絕筆信充滿了悲悔交加,她本可潛逃北荒隱姓埋名不問世事,但她心中裝有兒女、家國之情,自古忠孝兩難全,而她卻選擇坦然面對,以死謝罪,她這是何種心境慷慨絕筆,何等深明大義,而這些,在場的眾人是不能夠體會到的。

宋渡黯然無主凝著書信,兩眸仿如屋內那盞快枯竭的油燈,他萬萬也想不到整日與自己朝夕相伴、情投意合的櫻雪姑娘盡是建文帝的暗探,這一驚天訊息對他來講猶如天下冰雹,需得時間慢慢消化。

林希歷史雖不是很厲害,可也略知一二,建文帝也就是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孫子,歷史上明朝第二個皇帝,其叔叔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推翻了建文帝,改年號為“永樂”。

導致朱棣謀反的原因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觸動了包括朱棣在內的一些藩王的利益;二是因為朱棣本來就有當皇帝的野心,可惜的是朱元璋並沒有傳位於他,反倒是將皇位傳給了性格懦弱仁慈的孫子朱允炆;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論能力功績,朱棣方方面面並不輸給朱允炆,然而朱元璋卻還是把皇位傳給皇長孫朱允炆,這也為之後朱棣的謀反埋下了禍根。

要說還是朱棣在性格上跟朱元璋最像,他們都有著足夠的謀略與手段,也足夠的心狠手辣,是個帝王之才,再看看朱允炆呢?雖然善良仁慈,卻少了一分帝王的胸襟和果斷;朱棣謀反,也是因為他對朱允炆這個侄子當皇帝心有不服。

歷史上朱棣就是發動‘靖難之役’之名登上帝王舞臺,確實朱棣能力有目共睹,盛世堪比唐朝,百姓安居樂業,而建文帝在歷史資料記錄在被推翻後,後人有的說他在京城燒死了,有的說逃出去做和尚。

“沒想到建文老兒居然逃出了京城,而且還活的好好的,還準備起事謀反,也算不上是謀反,而是拿回屬於他自己的一切”,林希暗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