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看著邯鄲這邊探子統計的情報,微微皺起眉頭。
他已經來邯鄲三個月了,之前他在薛城的情報工作做得極好,不過因為在薛地乾的事情太多,許多探子都露了行跡,所以,為了避免齊王聲譽受損,他從薛地升遷到邯鄲來了。
只是,來邯鄲三月有餘,他對邯鄲的趙人還是有許多不適,最大的不適還是趙人與齊人不同。
齊人富裕,薛地的百姓也一樣,所以,齊人有一個極大的特點,那就是好聚眾議論,甚至普通百姓也敢公然非議君王。齊國之中,除了先王對議論的百姓動刀,其他君王都是很寬容的,所以齊國的謠言很容易散佈。
但趙國不同,趙人多豪邁慷慨之士,能動劍就不會動口。所以,趙人敢一言不合拔劍相向,然後血濺五步。但是,讓趙人公開聚眾議論,非議君王,這卻比較難。
以至於他得到臨淄傳來的命令後,經過數日的準備,在趙王下令徵召百姓後,立即在邯鄲各處散佈謠言,但是,效果卻不明顯。
趙人雖然對趙王在此時徵召百姓有些不滿,但大都只是口中抱怨兩句,卻不會幾個人甚至十幾個人公然聚在一起,然後議論不休。
所以,想要快速造成轟動全城的謠言,卻是遠不如齊國方便。
想著,崔浩將手中的情報放下,嘆道:“傳令,繼續散佈謠言。”
次日,隨著趙王輕視百姓的謠言在百姓悄悄傳播,很快,齊國一次性運了一百萬石糧食去前線的訊息也開始在臨淄傳播。
三天後,幾乎邯鄲周圍百里內的趙人,都知道了齊趙之戰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結束的了。
一時間,心知趙國拼糧食可能拼不過齊國的趙人,不禁對前方的戰事擔憂起來。
又兩日,趙王何留相國公子勝監國,然後離開邯鄲,北上與燕王鄭會盟。
趙王何離開邯鄲的第二天,公子勝的門客李先找到公子勝道:“相國,臣最近聽到謠言,說是齊國已經運了一百萬石糧食去前線,有這事嗎?”
公子勝臉色沉重的點頭道:“不錯,最近這幾天城中傳播的謠言是真的,齊國決定與我趙國拼糧食,所以一口氣支援了重丘齊軍百萬石糧食,準備依靠財大氣粗迫使我趙國退兵。”
說著,公子勝又笑道:“不過爾等也不用太擔心,雖然我趙國拼糧食拼不過齊軍,但是,我趙國還有燕魏韓甚至秦國的支援,完全不懼齊國拼下去。
這一次大王北上與燕國會盟,正是打算向燕國借糧。”
李先一聽,立即臉色一鬆,道:“大王去向燕國借糧了,如此就好,如此就好,三年前燕國劫掠了半個齊國,將齊國積蓄的大半錢糧還有眾多珍寶全都被搶回燕國,短短三年時間,燕國肯定還有大量的餘糧沒有消耗完,只要燕國願意支援我們,那我趙國足以堅持很長一段時間。”
公子勝深以為然的點頭道:“正是此理,所以諸位不用擔心,這一戰,最後的勝利者必定是我趙國。”
李先跟著點了點頭,然後想起昨夜收下的五十金···
既然趙國沒問題,那他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