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維子一聽,立即拱手道:“公子,臣明白,臣稍後就回去稟報大王,就說公子不準臣請辭,臣不得脫,只好回去再侍奉大王了。然後,臣一定勸說大王打消向他國求援的念頭,為公子盡心服侍大王。”
“不!”田冀搖頭道:“冀想請先生走一趟楚國,並向楚國求援,不過,條件卻並非是割地,而是齊國向楚國稱臣。”
“這···”夷維子看了田冀一眼,以為公子冀也想向楚國求援借兵,便有些為難的道:“公子,楚人貪鄙,若是僅僅只是稱臣虛名,而沒有實利,臣擔心楚國未必會答應公子的求援。”
“無所謂!”田冀笑道:“楚國答不答應我並不在乎,但是,先生卻要在求援的時候,在楚國郢都鬧出一番動靜,最好鬧得人盡皆知。”
夷維子一陣,若有所思的看了田冀一眼,拱手道:“請公子放心,臣明白了。”
然後,夷維子帶著田冀給得兩千金離開了淳于,一路望郢都而去。
燕國薊都。
這一日,燕國大臣昌宗對燕王職道:“大王,最近國中多有稱讚相國者,說是孫吳也不可與相國相比,即便是伊尹太公,相國也可相提並論,不知大王以為如何?”
燕王職沉吟了一下,應道:“雖然坊間多有誇張,但是,相國的才能寡人也是知道的,完全可以與管仲、孫吳相比。
至於伊尹、太公兩人,年代太過久遠,寡人也不知道具體情況,或許能,又或許不能吧!”
昌宗應道:“大王謙虛了,臣以為大王之賢可比文王,而相國之能完全可比太公。齊強燕弱就好比商強周弱,文王有天下三二,而大王也擊破強齊,佔有其地。
昔日,商強周弱,武王誓師伐紂,佔之,大不利,武王及群臣諸將皆言不可伐,出兵必敗,獨太公曰可伐,乃強為之。故周師破商,此皆太公之力也。
不久前,相國率軍擊齊,群臣諸將皆言齊大燕小,不可伐,不可與齊國結下深仇大恨。也只有相國力主出兵,果然大破齊國,攻佔齊都臨淄。
所以說,大王能報仇雪恨,奪回燕國積累了八百年的珍寶,並且從搶走齊國八百年的積蓄,這都是相國的功勞。”
燕王職聞言,沉默了一下,點頭道:“不錯,破齊奪地,一雪前恥,此皆相國之力也。相國大才,即便與太公相比也不遑多讓。”
“大王英明。”昌宗應了一聲,然後又開口問道道:“大王,臣有一個疑問,不知大王以為燕國與趙國相比,孰強?燕軍與趙軍相比,孰強?”
燕王職遲疑的看了一眼昌宗,應道:“燕國與燕軍比起趙國趙軍來,都有所不如。”
“大王,既然燕國與燕軍都不如趙國還有趙軍,那麼,為何我燕趙兩國同時攻打齊國,如今我燕軍已經攻克齊國臨淄、阿城在內的四十餘城,而趙國現在卻只攻克聊城東武兩地,甚至現在還攻打昔陽不克。
不知大王以為,這是何故?”
燕王職面色沉重的道:“這都是相國之力,若是沒有相國,想來我們燕國的戰績恐怕還比不上趙國。”
“大王英明,臣也是這樣認為的。”昌宗點了點頭,然後一臉驚歎的道:“大王,相國的才能足以與太公相提並論了,而且相國在淳于城外,率領弱勢燕軍都殺得齊人不敢出城作戰,可見相國之才。
可是···”
昌宗一臉凝重的道:“可是,就憑相國的才能,率領絕對優勢的軍隊,卻圍攻一萬齊軍堅守的淳于城兩個月,卻沒有攻下淳于城。
不知大王以為這是何故,是相國不擅長攻城?還是相國無法攻克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