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說的很有道理,但有一點他不明白,那就是在楚國上下一心,拼死抵抗秦軍的情況下,白起是怎麼攻破鄢城還有郢都的呢?
此時,范雎見齊王點頭,又繼續道:“大王,計算郢都到臨淄的距離,計算楚國使者前來臨淄的速度,楚使大概還有十餘天才能趕到臨淄。而我們徵召大軍就需要一個月左右,而我齊軍從齊國趕到鄢城,又需要一個月左右。
也就說,就算我們現在立即下令徵召軍隊,等我們趕到鄢城,也需要兩個多月的時間。等我們抵達鄢城,白起已經率領秦軍與楚軍在鄢城下激戰近三月。”
說到這,范雎微笑道:“三個月的時間,足以將秦軍的銳氣士氣全部耗盡,我齊軍至,便是以逸待勞,更還有鄢城甚至是巫郡的楚軍相助。
這種情況下,別說是白起,就是吳起在世,也無能為力,只有撤軍一途。要知道,當年吳起率領天下無敵的魏軍與各國大戰七十六場,也有十二場打平的時候。”
田冀聞言,雖然心中還是隱隱有些擔心,但不得不承認,范雎說的對。
就目前的局勢的而言,只要楚軍能守住鄢城,佔據漢水到雲夢大澤的重要據點,那大勢就在各國這一邊。
說不定,等齊軍一到,白起見齊楚兩國勢大,就會主動退兵呢。
這樣,齊國豈不是白撿一個大功!
此時,范雎見齊王臉色的憂色漸漸訊息,便再次開口道:“大王,請立即下詔,讓左司馬田單徵召長城南部的大軍,準備出兵救援齊國。
現在下詔比楚國使者抵達臨淄後再下詔,有三個好處,一是證明大王言行一致,扶危救困,以打擊遲遲不肯出兵的趙王的聲望;二是加深齊楚兩國的友好關係。
而第三個好處,楚國危急,三晉必定出兵救援,否則讓秦國打下楚國江漢地區,那魏韓兩國亡國有日矣。
如此,趙王也必定會遣使來邀請我齊國,若是我齊國去,則可能會遭至三晉陷害,若是我齊國不去,則事後,趙國就可能會以此為藉口號召各國圍攻我齊國。
所以,與其等趙使來要請,不如我們先出兵。”
田冀一聽,點頭道:“丞相言之有理。”
說著,田冀沉吟了一下,開口道:“傳詔,讓左司馬田單立即開始在莒城、南城等地徵召十萬大軍,但郯城以南以西的地方,暫不徵召軍隊。”
“傳詔,告訴下邳大夫龐煖,讓他不用為齊楚兩國的戰事擔心,專心幹好自己的事。”
“傳詔,讓阿城的右司馬蒙驁立即前去莒城與左司馬匯合。”
“傳詔,讓大將軍田禮繼續坐鎮阿城,防備趙國,讓徐州守謝子、高唐大夫田胤、阿大夫公子法章加強戒備,小心趙國偷襲。”
“大王英明。”
詔令下達後,齊國臣民皆驚,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原本硬抗了秦國名將司馬錯近半年的楚國,居然突然之間就敗了,而且還如此之慘。
就在齊人的議論中,齊國的動員也快速的展開了。
就在這紛紛擾擾之中,七日後,楚令尹州侯、楚王橫之弟陽文君全都一臉期待的,與齊相宋渙一同趕到臨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