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何與藺相如遊於後宮花園。
正走著,趙王何向落後自己一個身位的藺相如問道:“賢卿,對於魏國打算向燕國借樂毅的事情,卿怎麼看?”
藺相如立即應道:“大王,臣以為我們應該答應魏國,甚至,哪怕魏國沒有條件,我們也應該答應下來。”
趙王何聞言,面無表情的繼續向前走了五步,然後才平靜的問道:“賢卿,這是為何?”
藺相如對道:“大王,樂毅乃是當世大賢,遍數天下各國賢才,沒有一人能比得上樂毅的,這樣的人才出現在鄰國,對我趙國而言實在是太不利了。”
趙王何聞言,不禁點了點頭,接著心中又浮現出一股濃郁的遺憾。
想當初,樂毅也是他父王麾下的將領,只是當時趙國名將輩出,年紀尚青的樂毅在諸將中也沒多少名氣。
結果,誰能想到,就是這麼一個沒啥名氣的將領,居然是一個內政外交練兵用兵全能的大才。
想著,趙王何在心中默默嘆道:“可惜,當年父王與相國沒有及早發現樂毅的才華,不曾大力提拔於他。更可惜的是,當年樂毅出走的時候,寡人年紀太小,百姓不附,大臣不信。
不然,樂毅、鶡冠子龐煖師徒、富丁、劇辛都不會走,樓緩也不會被逼著背叛了趙國!”
另一邊,藺相如說著,見趙王何點頭,便接著道:“大王,燕國這十幾年來,在樂毅的治理下,逐漸強盛起來。
之前,燕國北擊東胡朝鮮,擴地千里,增設五郡,獲取了大量的草場,可以源源不斷獲取牛羊甚至戰馬。
現在,南擊齊,破齊軍,取臨淄,佔據齊國一半國土。而齊國的土地與胡人的土地,全都是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的膏腴之地。
此時此刻,燕國佔地已經接近三千里,並且控制了我趙國東方的土地。一旦燕國徹底吞下齊國。
那我趙國出兵向東,就能將燕國截成兩段,將燕國一分為二,這對燕國不利,大不利。
而一旦燕國出兵,就會南北夾擊我趙國東地,這對我趙國不利。
更重要的是,我趙國面對秦國還有險可守,但,我趙國面對齊燕兩國,卻無險可守,齊燕兩國無論是誰吞併了誰,下一個目標就一定會是我趙國,這對我趙國簡直就是災難。”
說著,藺相如見趙王何沒有回應,而是向前走了三步,嚥下一口口水,連忙追上去接著道:“大王,現在齊國那邊傳來的訊息,齊國群臣諸賢因為是否派出太子為質的事情相互攻擊,相互指責,恨不得將對方罵死。
國家危難至此,而齊人依舊內亂不休,這正是亡國的的預兆啊。
若是讓樂毅繼續率領燕軍攻打齊國,依臣之見,以樂毅的能耐,齊國十有八九要被燕國吞併,這對我趙國而言,不利,大不利。
我趙國西部是天下間最強大的秦國,秦國堵住了我西進的道路。若是我趙國東部再出現一個不弱於秦國的強大燕國,那趙國就有被秦燕兩國夾擊乃至瓜分的危險。
所以,臣以為我們應該乘此機會,全力協助魏國調走樂毅,打斷燕國攻齊的步伐。最好是弱齊弱燕,讓齊燕兩國兩敗俱傷,這才符合我們趙國的利益,才能讓我趙國向東擴地。
所以,哪怕魏國沒有條件,我們也應該答應魏國,更別說現在魏國還許諾了我們好處。”
趙王何聞言,笑著點頭道:“賢卿所言極是。”
其後三天,趙王何連連召見群臣,問樂毅事,趙國群臣大部分都說可用樂毅為將。
於是,三天後,趙王何答應魏國的請求,並派出藺相如為使,與田文一同北上,向燕國借樂毅為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