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
楚將項君英率兩萬楚軍東進,楚將淖齒率六萬楚軍北上,然後八萬楚軍在齊楚邊境會師。
魯國曲阜。
魯相臧鑫一得到楚軍再次大規模集結的訊息後,立即入宮稟報道:“君上,楚軍已經在南面集結了,看來齊國將我魯國賣給楚國求援的事情是真的。”
魯公賈聞言,怒道:“欺人太甚,之前寡人念及齊魯交情,即便受到了齊王的羞辱,但也忍辱負重,一直幫助齊國守衛郯城,沒有半分懈怠。
結果,齊國為了復國,不僅將郯城賣給了楚國,還將我魯國也賣了。”
正說著,一個侍者走過來稟報道:“君上,楚國左徒黃歇來訪。”
魯公賈一聽,立即應道:“快請。”
不久,黃歇來。
禮畢。
黃歇看著魯公賈道:“魯公可知道宋國為何亡國?”
“······”魯公賈窒息了幾個瞬間,然後應道:“宋國之亡,乃是因為宋國同時與齊楚魏三國為敵。”
黃歇聞言,搖頭道:“這只是表象,魯公可知宋國為何會與齊楚魏三國為敵?”
魯公賈愣了愣,應道:“因為宋康王殘暴無能?”
黃歇搖頭道:“不然。”
魯公賈一怔,拱手道:“還請左徒賜教?”
黃歇應道:“宋國之所以與齊楚魏同時為敵的根源,不在於宋康王的桀驁狂暴,而在於宋國對外政策的失誤。
當年,魏國強大的時候,宋國依附魏國,與齊楚兩國為敵,齊國強大的時候,宋國依附齊國,又同時與楚魏兩國為敵,後來,楚國強大的時候,宋國又依附楚國,同時與齊魏兩國為敵。為此,宋人還美其名曰:唯強是從。
國家強弱之勢易變,大國間的敵友狀態更是變化無常,早上是朋友,中午的時候就背叛了,然後晚上又和好了。
而宋國夾在齊楚魏三國中間,更是難以適從。剛剛才依附魏國,齊國就擊敗了魏國,然後齊國就怨恨宋國幫助魏國。才依附齊國,然後楚國又擊敗了齊國,並抱怨宋國不肯依附自己。等宋國投靠楚國,楚國又被齊魏兩國擊敗,接著齊魏兩國又怨恨宋國背叛了自己。
如是者三,宋國徹底得罪周圍的齊魏楚三國。”
魯公賈臉色微變,他知道黃歇明面上是說宋國,但是其實是說他魯國。
想著,魯公賈立即拱手道:“不知左徒以為,為宋國計,該如何是好?”
黃歇一聽,笑道:“魯公難道沒看到衛國嗎?衛國也夾在齊魏趙之間,衛國的國力遠不如宋國,可是宋國都滅亡了,而衛國卻還在。
為何強大的宋國滅亡,而弱小的衛國卻得以存活?是因為陰險貪婪的衛君比精明強暴的宋王英明嗎?”
黃歇問了一句,見魯公賈若有所思,便自問自答道:“不,這其實是衛國對外政策得力的緣故啊!
魏國強大的時候,衛國能很好的侍奉魏國,等到魏國衰弱,衛國依然保持禮節侍奉魏國。齊國被魏國欺壓的時候,衛國就嚴謹的用小國對大國的禮節對待齊國,齊國強大起來後,衛國侍奉齊國更謹慎了,等到現在,齊國大衰,衛國依然還能恭敬的對待齊王。
這就是衛國能夠得以儲存的原因。”
說到這,黃歇看著魯公賈道:“魯公,現在魯國夾在齊楚為三國中間,在齊楚兩國交戰的時候,魯國不禁沒有同時侍奉好齊楚兩國,反而還幫助齊國對抗我楚國。
如果齊國贏了,這就是魯國因為齊國而得罪楚國。如果齊國輸了,齊國必定怨恨魯國沒有拼盡全力,這就是同時得罪齊楚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