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見此,在齊人與諸將的注視中,驚歎道:“本將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擔心齊王地得知齊軍戰敗後,緊閉臨淄城門,發動城中百姓守城。那時,以臨淄池水之寬,以臨淄城牆之高大,難道我燕軍還能飛進城中嗎?
兵法上說:圍攻城池,打造攻城器械需要一月,填平護城河需要一月,堆土建坡又需要一月,三月過然後蟻附攻城,數月都見不到效果。
倘若齊王地真的聽從齊國賢臣胡遠的建議,認真守城,恐怕我們還沒有填平護城河,齊國各地的援軍就已經抵達臨淄了。
那時,就該是我燕軍逃亡了。”
周圍齊人聞之,皆有憤恨之色。
此時,樂毅嘆道:“所以本將軍說,我們能攻破臨淄實屬僥倖,非齊國大臣不賢,非齊國貴族不忠,非齊國百姓不戰,實乃齊王地之過,乃天意啊!”
說罷,樂毅又看向送葬的隊伍道:“忠貞是所有人嚮往的,賢能是所有人期願的,德行是所有人尊敬的,齊王地有賢臣而不用,有忠言而不聽,但我們燕人卻不能如此,本將之所以重禮安葬齊太子三人,正是感念他們的忠貞才能以及德行。
他們雖是齊人,但我們燕人也要尊敬他們,不應該因為各自身份而對他們無禮。不僅是齊太子三人,還有其他齊人,有才能的,有德行的,我們都要尊敬他們,對他們保持禮遇,向他們學習。”
諸將聞之,皆行禮道:“謹受教。”
周圍齊人聞之,皆複雜的看著樂毅。
連齊國死去的賢士尚且如此尊敬,更何況活著的大賢呢!
見賢思齊,這燕國樂毅必定也是一個道德高潔的賢能之士。
當日,樂毅的言論在臨淄百姓中傳開,大部分的齊人都即憐憫太子榮與達子等人,又佩服樂毅的人品,同時也更加痛恨齊王地。
等樂毅回到軍營,等候已久的屈庸,立即近前道:“將軍,剛剛廣益那邊傳來訊息,齊國利邑派出兩萬人去增援公子冀。”
“嗯?”樂毅一怔,看著屈庸問道:“查清楚了嗎?真有兩萬人去增援?”
“真的,我們的探子看得很清楚,雖然其中參雜老弱,但真有兩萬人去了廣益。”
“這不可能!”樂毅搖了搖頭,萬分確定的道:“雖然利邑距離廣益極近,但利邑得到訊息以及徵召百姓難道就不需要時間嗎?這才過去一天半的時間,結果利邑的人就去廣益了?
其中必定有詐!”
“可是將軍,今日上午真有兩萬人去了廣益。”
“這···”樂毅皺起眉頭,沉默許久後,問道:“利邑那邊的探子可傳回訊息。”
“在下已經派人去問了,但目前還沒有訊息。”屈庸想了想,又道:“不過根據昨日利邑那邊傳來的訊息,自從三天前齊軍潰敗的訊息傳開後,臨淄周邊的城邑,全都緊閉城門,意圖守城自保,而周圍的百姓,也以為畏懼我燕軍而紛紛遠離臨淄。
所以,利邑城中的情況,目前還沒有具體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