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說著話,很快到了中午。
元允中估計也惦記著她開窯的事,前幾日都是晚上才過來,陪著她吃了晚膳一起出去散步,之後送她回了琉璃廠休息就走。今天卻是中午就到了。還親自去姚記買了幾盒定勝糕過來擺盤,說是討個彩頭。
“放心!”宋積雲安慰他,“我們能做的都做了,要是這種情況下之還出問題,那就是老天爺都站在了她那一邊,我只有下次再找機會收拾她了。”
“不會的。”元允中自信地道,“天道酬勤,這次老天爺肯定站在你這邊。”
要說勤勞,她入燒瓷這一行,還遠遠達不到勤勞的程度。
宋積雲聽得有點心虛。
三司和造辦處,包括寧王等人都到了。
還有幾個上次沒有出現的官員。
那些官員都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說著話,並沒有誰理睬寧王,包括萬公公,都很低調地跟在造辦處劉大人的身邊。圍著寧王轉的,都是他自己帶過來的人。
不過,他神色休閒,甚至透著幾分愜意,就讓她有些琢磨不透了。
看熱鬧的人群則擦肩接踵,把琉璃廠前門圍了個水洩不通,比趕廟會還喧譁。
元允中見宋積雲很感興趣地張望著,就在她身邊小聲介紹新出現的幾位官員:“身材最高大的是大理寺的少卿,他是正統元年的進士,因為景泰年間被排擠,天順年被提拔起來的。站在他身邊那個穿著孔雀補子的刑部右侍郎。他是宣德五年的進士,比都察院少卿中進士還早。自庶吉士散館後,就一直在刑部,從主簿做到了侍郎。和他說話的則是都察院的右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和他是同年,同是庶吉士出身,不過他是從六部給事中做起的,有段時間還放了陝西糧道,他岳父李閣老致仕後,他才回京進了都察院……”
宋積雲仔細地聽著,心裡不免感慨。
這樣的如數家珍,不是世家子弟,沒有幾代人的積累,怎麼可能知道。
“要不怎麼說訊息靈通,還是得我們小四呢!”突然有人在他們身邊道。
宋積雲和元允中齊齊回首。
江縣令笑吟吟地站在他們不遠處。
“江大人!”這也算是他鄉遇故知了,宋積雲驚喜地喊道。
“聽說你的案子今天出結果,”他笑著走了過來,“我特意趕了過來給你打氣。”
他問:“我沒來晚吧?”
“不晚,不晚。”宋積雲笑道,和江縣令見了禮。
元允中在旁邊解釋道:“他調回了京城,以後會在都察院任職。”
宋積雲很是意外。
江縣令笑道:“你別聽他胡說八道,我這才剛回京城,還沒去都察院報道。我今天純粹是私人身份來給你鼓勁。”
“多謝,多謝!”不管是什麼,宋積雲都很是感謝。
突然三聲驚堂木。
刑部的主審官坐到了臨時設立案臺後面,道:“諸位大人,時辰已到,請各自落座。”
元允中為了不搶宋積雲的風頭,退到看熱鬧的人群中。
眾人三三兩兩的互相謙讓著落了座。